![]() |
|
|||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17日在杭州出席浙江省房地產高峰論壇時透露,截至8月底,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已經創紀錄的達到了1.3億平方米。
難怪那麼多地方政府要急於『救市』,原來有全國有1.3億平方米的商品房積壓著。按照經濟學原理,一種商品積壓,或者說明該商品供大於求,或者說明該商品定價違背市場規律,價格嚴重背離了價值,購者了了。
那麼目前全國商品房大面積空置,其原因究竟何在呢?是商品房供大於求了嗎?
先來看看全國城鎮居民的住房狀況。據統計,到2006年底全國城鎮人口為5.77億。擁有自住房(包括98房改房和自購房)大約有3.5億人,佔現在城鎮人口的60.9%。這就意味著全國城鎮現在大約有4成左右的市民沒有住房,以三口之家計算,起碼有7500萬家庭是『無房戶』。將1.3億平方米空置的商品房,平均分配給這些『無房戶』,每戶僅能分到1.7平米。顯然,目前的商品房不是供大於求,而且嚴重不足。
商品房一邊供不應求,而一邊又大量積壓,個中原因只能歸咎目前商品房的價格太高。即使部分大城市的商品房因調控而降價,但降價幅度不大,房價依然背離其本身的價值。由於房價畸高,既使普通無房戶喪失購買能力,又抑制了有購房能力者的購買欲望。二者合力疊加,商品房交易量減少,房市蕭條清談,商品房焉有不積壓之理?
一邊是自住房的『剛性需求』,一邊是商品房空前的大面積積壓,這就是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嚴峻現狀。地方政府救市也好,中央政府『默認』救市也好,其目的不外是搞活商品房市場這個根本。而要搞活商品房市場,促進交易量增加,降低空置率,唯一的出路是繼續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在各個環節上降低建房成本,壓縮利潤空間,切實把商品房價格降下來。只有把價格降到合理空間,商品房市場纔有可能出現購銷兩旺的局面。
因此,在現階段,政府救市的宗旨,既不是給購房者無足輕重的一點補貼,更不是給房產商莫須有的『實惠』,而是對違背經濟規律的房地產市場撥亂反正,促使畸形的房地產市場回歸理性,最終使房價圍繞其價值正常波動,從而實現交易量的回昇。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