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新社莫斯科十一月二十六日電題:旅俄華商:從『國際倒爺』到『實業商人』
中新社記者田冰
『旅俄華商作為一個新移民群體,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從當年被人瞧不起的"國際倒爺"和個體戶,到今天的民間貿易主力軍,旅俄華商的嬗變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一個側寫。』俄羅斯華人企業家、《莫斯科華人報》社社長溫錦華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溫錦華回憶說,一九八二年,中蘇正式恢復地方雙邊貿易並發展迅猛。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輕工業品極端匱乏,而中國實施的改革開放戰略為雙邊貿易發展提供了動力和契機。被俗稱為『國際倒爺』的個體商販成為中俄民間貿易的開拓者和旅俄華商的先驅,書寫了中俄民貿史上的傳奇。
當時往返於北京—莫斯科的國際列車滿載中國貨,往往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已清空——每一停靠站的站臺上都擠滿了俄羅斯搶購者。從俄遠東到西伯利亞乃至俄歐洲腹地沿線,價格低廉的中國服裝、鞋類、日用品等遍地開花,並最終形成了以莫斯科為中心,輻射中亞和大半個歐洲的中國商品銷售網絡。
這些敢為天下先的『倒爺』不僅靠肩扛手提為『中國制造』敲開了俄羅斯的市場大門,並在幾番大起大落中艱難生存、立足,闖出了一條在海外不成熟市場經商的成功之路。二十年彈指一揮間,從當年的火車到今天的飛機、集裝箱、主流商場,從『倒包』、練攤到廠家直銷、開辦當地實業,旅俄華商也完成了自己從『游擊隊』向『主力軍』的嬗變。
就拿溫錦華來說,這位當過兵、當過警察,也上過學的北方漢子,也被改革開放的浪潮『衝』到了國外。從幫朋友賣皮夾克,到自己開辦集飯店、賓館、旅游等業務於一身的集團公司,並很早就辦起了一家華文報紙,成為響當當的旅俄僑領。
溫錦華說,今天的旅俄華商和對俄民貿早已跨越了『倒爺』和『以貨易貨』的時代,以粵、浙、閩為代表的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成為對俄民貿的主力軍,無論在經貿理念、經營方式、經營規模以及商品的檔次、種類等方面均已今非昔比。二十年來,這些對俄貿易大省的民間貿易額均佔據本省對俄貿易的半壁江山,並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幾百萬個就業機會。
溫錦華認為,與二十年前相比,中俄兩國經貿形勢發生了巨變,旅俄華商和對俄民間貿易面臨著提高和轉型的嚴峻挑戰。『但可以肯定,他們仍將以其機制靈活、成本低廉、信息靈通、轉產迅速等優勢在今後的中俄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必將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而成長壯大。』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