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王斯報道在中國因薩科齊執意會見達賴而做出推遲中歐峰會的決定後,歐洲國家反應強烈,法、德、英等國輿論紛紛將責任推給中國。中歐關系的緊張也引發了美國媒體的關注。美國輿論在表達自己擔懮的同時認為,一直打著『支持世界多極化』旗號的歐洲,卻對中國施行貿易保護主義的打擊。這種違背公平競爭的手段使得中國一步步失掉了對歐盟的信任。
美國《華爾街日報》2日發表了歐洲改革中心副主任巴瑞斯(Katinka Barysch)的題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的文章。文章認為,即便有關西藏的爭執能很快消散,中歐關系在前進道路上依然面臨著一個更大的威脅,這就是貿易保護主義。
文章說,近來歐洲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愈演愈烈。自2003年以來,歐盟對華貿易逆差幾乎增長了兩倍,今年更是有望超過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歐盟政治人士如今都不斷地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從中國買進的產品比從其他國家進口的都要多,而銷往中國的產品還不如出口到瑞士的多?他們得到的答案,無論是含蓄的還是直白的,通常是『中國沒有公平競爭』。
文章認為,歐洲企業為此將呼吁采取『報復行動』。巴瑞斯認為,如今德國的反華情緒抬頭,英國也把中國視為經濟威脅的人是把其視為機遇的人的四倍。在各國政府的施壓下,歐盟委員會自2007年開始立場更加強硬,威脅說要采取更多反傾銷行動及其他貿易防御措施,除非中國開始開放本國市場。針對中國產螺釘、扣件和蠟燭的懲罰性關稅也正在考慮之中。
不過,巴瑞斯勸說,『歐洲人應該三思而後行』。他認為,這類一次性的壁壘不會給中國每年對歐盟2,000億歐元的出口額帶來任何影響,反而會因為關閉了通往海外低成本產品的大門而損害歐洲消費者。與此同時,倘若歐盟對華加強貿易主義,『歐盟在中國眼中將變得缺乏真誠』,』一個重視多邊主義的歐盟應該努力利用現有的國際組織緩解與中國的經濟矛盾』。
文章最後說,雙邊較量和貿易保護主義將進一步損害中歐關系。歐洲人將更加難以說服中國要遵守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參與到二十國集團中,支持聯合國改革,簽署全球氣候協議。『只有當歐盟自己被視為公平競爭的時候,它在中國人眼中纔會獲得必要的可信度』。
更多精彩請點擊環球網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