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以軍導演『加沙36計』
孫子曾曰:兵者,詭道也。詭道是軍事謀略的核心,作為中國古代軍事結晶的《孫子兵法》,也是西方軍事學院必讀的材料之一。而對於2008年歲末開始,現在仍在持續的以色列對加沙發動的『鑄鉛行動』來說,更是『三十六計』在現代軍事上應用的最好戰例。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孫子兵法》一部中國2158年前的軍事著作,即使在21世紀最高科技的戰爭中,依然能夠看到它的影子。
2008年12月27日,為報復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大規模空襲加沙哈馬斯目標。2009年1月4日,以軍開始發動地面進攻。在第一天的空襲中,以色列空軍數十架戰機在4分鍾內,向加沙的100個目標投擲了上百噸炸彈,造成至少270死700傷,其中多數是哈馬斯的警察和武裝人員。這次代號『鑄鉛』的軍事行動堪稱典型的『閃電戰』,一掃兩年前黎以戰爭期間以軍的『窩囊』形象,重現其作戰迅猛的特點。而在成功行動的背後,卻到處都是中國經典『三十六計』的再現。
暗渡陳倉
此計是利用敵人被我『示之以動』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虛而入,以達軍事上的出奇制勝。
如果從『鑄鉛行動』的整體上看,以軍的軍事行動第一計按時間順序應該是『暗渡陳倉』。與2006年黎以戰爭的匆忙決策不同,『鑄鉛』行動的決策長達兩年。據以色列《國土報》2008年12月27日披露,早在2007年初,以色列政治決策層和國防部就開始策劃針對哈馬斯的軍事行動,但因為當時以色列與敘利亞關系持續緊張,加上以色列空軍正為空襲敘利亞『核設施』全力備戰,對哈馬斯的打擊行動被推遲了。
2008年11月18日,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和國防部長巴拉克在特拉維夫市中心的國防軍司令部內碰頭,原則上同意實施『鑄鉛』行動,並由後者在行動計劃上簽字。直到此時,兩人仍沒有將『鑄鉛』計劃交給內閣批准,只向外長利夫尼一人做了秘密通報。12月24日,以色列召開內閣會議。在對外發布的新聞公報中,提及加沙局勢的只有一行字。然而事實上,內閣花了整整5個小時討論『鑄鉛』行動的細節。一位參加會議的內閣部長表示:『那是一份極其詳細的作戰方案……顯然吸取了兩年前黎以戰爭的教訓。討論結束後,所有內閣成員都投票支持這次行動,把開戰的時間交由總理、國防部長和外長決定。』稍後,利夫尼飛往開羅並緊急約見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向其透露了將對哈馬斯實施打擊的情報。25日早晨,國防部長巴拉克與軍方要員再次會面。他告訴眾人,幾個小時前,奧爾默特、利夫尼和他本人正式決定:次日空襲哈馬斯!
可以說,以色列國防部策劃這次『鑄鉛行動』看似突如其來,背後實際上有著長達近兩年的精心准備、細致的情報收集和秘密的反復討論。而半年前,在埃及的斡旋下,以色列和哈馬斯等巴武裝派別2008年6月19日開始在加沙地帶實施為期6個月的停火協議。以色列在三天後還重新開放了其與加沙地帶之間的貨物口岸,允許更多的貨物進入加沙地帶。
瞞天過海
這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也是此次以軍行動玩的最出色的一計。這一計的兵法運用,常常是著眼於人們在觀察處理世事中,由於對某些事情的習見不疑而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虛而示假隱真,掩蓋某種軍事行動,把握時機,出奇制勝。
就在以色列軍隊空襲加沙前的兩天,以總理奧爾默特訪問埃及,通知將采取軍事打擊哈馬斯。同日,以軍及以色列媒體都曝出哈馬斯在加沙地帶和以黎邊境都部署了大量火箭彈。然而,當時有不少分析認為,以方可能只是發出口頭威脅,不太可能『玩真的』。以色列也巧妙地利用了輿論,將形勢搞得虛虛實實。
隨後,以色列宣布即將開放加沙口岸,還放風說奧爾默特總理將在2008年12月28日舉行的三人會議後再決定是否采取軍事行動,並且又宣布部隊放假的消息,但實際上,12月27日當天早上,以軍戰機便飛抵加沙上空,開始了以軍近年來最恐怖的一次空襲。可以說,以軍這個瞞天過海的實施,令哈馬斯及各方勢力始料不及。因為哈馬斯在以色列內閣2008年12月24日的會議後曾疏散撤離了所有總部人員,而在獲悉以色列將在28日舉行會議後,他們又讓所有人員返回了崗位,結果正中以軍下懷,大量武裝人員與軍事首領在空襲中喪生,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欲擒故縱
在空隙之前,以色列為了籌劃『鑄鉛行動』敢用6個月的停火協議與哈馬斯和解,也正是了解哈馬斯組織的脾氣:剛強衝動。因此,了解了對手的脾氣,欲擒故縱之計也就應用上了。
在停火協議期間,哈馬斯仍然時不時向以色列發射一些火箭彈。不過,以色列多半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最嚴重的時候也僅僅是口頭警告一次,並無實際行動,雙方還是『融洽的』。而進入2008年11月後,以色列開始有步驟的對加沙采取了小規模的的軍事行動,並摧毀了一條哈馬斯隧道,此後雙方緊張關系迅速昇級,尚未到期的停火協議已形同廢紙。剛強的哈馬斯不甘受辱,開始了大規模的火箭彈反擊,在造成以色列人生命財產損失的同時,哈馬斯也被以色列抓了把柄,也就有了『鑄鉛行動』的口實。以色列的欲擒故縱也就成功實現了。
混水摸魚
這一計指的是局面混亂不定,一定存在著多種互相衝突的力量,那些弱小的力量這時都在考慮,到底要依靠哪一邊,一時難以確定,敵人又被蒙蔽難以察覺。這個時候,己方就要乘機把水攪渾,順手得利。正是因為這一計,以色列纔會在去年歲末發動軍事打擊,而即使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當天軍事打擊仍然繼續。
實際上,中東半個世紀以來就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大國最熱衷展現自己影響力,『積極斡旋調停』一類活動最大的舞臺。這樣全球注目的一個地區,如果在新年將至,全球迎新之際,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顯然在軍事謀略上是不明智的。也會受到國際社會的政治和輿論的強大壓力。如果在平常年份,以色列斷然不會這麼做,這是兵家忌諱。
但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注定是要載入史冊的。整個國際社會都是一潭『混水』,連聯合國安理會也無暇顧及。因為有『混水』,全球爆發了金融危機,人人自危。全世界輿論的注意力全部盯在經濟危機上,相對來說中東問題顯然沒那麼吸引人。世界大國都為了應付本國國內的經濟問題,無暇他顧。
然而促使以色列發動軍事行動的一針『強心劑』就是——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這也是以色列此次軍事賭博中最大的籌碼。以往以色列的軍事打擊,首先會政治上反擊他的就是整個阿拉伯世界。但今年注定是不同的,因為阿拉伯世界也面臨很大的危機——石油危機。低油價對於很多位於產油區的阿拉伯國家是巨大的打擊,石油的利潤縮水,國家收入自然減少,最重要的是石油已經不再是政治籌碼了,1973年的『石油戰爭』已經是很遙遠的過去了。而更加戲劇的是,這一場軍事衝突幾天後,國際油價瘋漲重上40美元。以色列可以說還『幫了產油國一把』。
不僅如此,這潭『混水』還有其他多項元素:1、美國總統換屆,新總統尚未就任;2、印巴兩個有核武國家關系緊張;3、巴勒斯坦內部關系緊張。可以說,正是這潭『混水』讓以色列下決心展開『鑄鉛行動』。
擒賊擒王
擒賊擒王,就是捕殺敵軍首領或者摧毀敵人的首腦機關,敵方陷於混亂,便於徹底擊潰。據知情人士透露,6個月前,國防部長巴拉克就命令以色列所有情報機構全力搜集哈馬斯各種目標的情報,制定『目標數據庫』。哈馬斯的重要設施以及加沙地帶的道路、橋梁和電力設施,特別是哈馬斯重要領導人的行蹤均被納入其中。這些情報上報後,由國防部南方司令部和總參謀部作戰處核實編成,然後下達給各作戰單位。
因為情報准備充分,所以26日以色列空軍發動空襲時,僅用4分鍾時間就摧毀了100個目標,造成大量哈馬斯武裝人員傷亡。據以色列軍方27日通報,當天的襲擊目標如下:位於特爾-紮塔爾的哈馬斯武裝總部以及訓練營;位於加沙城的『巴勒斯坦囚犯塔』(目前是哈馬斯的行動中心兼武器庫);哈馬斯警察學校;位於加沙中部和南部的訓練營;哈馬斯總理哈尼亞的辦公室;加沙北部的『卡桑旅』指揮部。
突如其來的襲擊造成哈馬斯加沙警察部隊司令和特警部隊司令雙雙死亡,令哈馬斯在加沙的指揮系統完全癱瘓。連哈馬斯最高宗教領導人達揚都在以軍空襲中喪生,這也是以軍『擒賊擒王』之計的最好體現。
聲東擊西
這一計策直到以軍正式展開地面行動的當天纔體現出來。其實就在空中打擊開始後不久,媒體各種消息紛紛出爐,裝甲坦克在邊境集結,預備役動員等等,不過,以色列媒體又報道『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1號表示:並不熱衷於擴大戰線。』這就是以色列放出的虛虛實實,左右矛盾的消息。
所謂『不擴大戰線』這是一個模糊的詞語,根本就沒有明確的定義。『不擴大』是指僅僅空中打擊,不地面打擊?還是指有限度的地面打擊?這完全是個謀略用語。而偏偏加上了前邊先出來的消息:以色列邊境的坦克裝甲集結,就會理解為『不會地面進攻』。放出去假消息,又讓敵人抓不到口實,以軍這一計也算成功了。
反間計
在以巴衝突這個問題上,整個中東地區和阿拉伯世界雖然算不上是鐵板一塊,但各個國家始終對以色列這個曾經的『外來戶』有著諸多猜忌,雙方多次為此大打出手。為了使軍事行動更好的展開,以色列使用了『反間計』分離孤立哈馬斯。
首先,對於巴勒斯坦的鄰近國家如埃及等國,以色列可謂用盡心思。先是總理奧爾默特在2008年頻頻出訪,多次對埃及等國示好;而在加沙地帶內部,以軍在去年上半年多次斷水斷電的同時,也將位於邊境的埃及口岸推上了風口浪尖,無路可逃的巴勒斯坦普通民眾多次衝擊埃及口岸,哈馬斯為了緩解內部危機,甚至動用裝甲車為平民開路。這也使得埃及等國開始對哈馬斯心存疑慮,『鑄鉛行動』開始後,作為一貫的反以國家之一的埃及,卻沒有任何實質性支援哈馬斯的行動。
而在哈馬斯內部,也不排除以軍間諜的離間作用。在阿拉法特去世後,他領導下的法塔赫組織日漸衰落,最終被強硬的哈馬斯組織取代。但作為巴勒斯坦內部的第二大派別,法塔赫仍然是以軍離間的最大目標。近年來,法塔赫與哈馬斯在內部斗爭不斷,甚至大動乾戈,自然少不了以軍間諜的離間作用,從而也削弱了巴勒斯坦的反抗力量。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