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就業,民生之本,關乎穩定。
前不久,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向外界坦言自己最擔心的兩件事,一是農民工返鄉,二是大學生就業。
持續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正在威脅原本就壓力重重的中國就業。來自官方的統計稱,當前中國失業農民工二千萬,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逾六百萬,此外還有城鎮新增失業者以及非應屆待崗大學生。
不少人都還記得,去年一則關於『五千大學生競聘某洗浴城』的新聞,曾引發中國社會的高度關注和激辯:擇業觀的進步?高等教育的悲哀?抑或是無奈的嚴酷現實?
同時,人們看到的事實是中國城鎮失業率在進一步攀昇。而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中國政府正全力主導經濟增長模式向內需型轉變,但無法保障穩定的就業也就無以促進內需的有效增長。對中國政府而言,保增長、促就業已變得日益迫切。
今年『兩會』前夕,中國高層更連發緊迫之聲,要求各地千方百計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門路,鼓勵其自主創業,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和中小企業就業,並宣布由現在開始,用三年時間組織一百萬待崗大學生進行見習。
就大學生而言,調整心態,放下身段,『博』到一份工作並非『難於上青天』,而對千萬失業農民工來講,其生存狀況則更不容樂觀。
在失業農民工中,不少已年屆中年。他們上有老需贍養,下有小要教養,處於社會負擔最重的『夾心』位置,恰恰也是他們,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相對薄弱,是『失業潮』中的脆弱一族。與該群體類似的還包括很多早年從企業下崗的城鎮失業者。
同樣前途堪懮的還有生於八零後,甚至九零後的『第二代農民工』。當年『放下書包進工廠』的他們,既無田間務農經驗,又對鄉村生活有極大疏離感,因此失業後寧願在城裡『飄』著也不願『返鄉』。
對於今日中國之就業難題,有分析認為,既要全力破解燃眉近懮,更要早謀長久之計。即政府不僅要與企業一道,努力抵御外部衝擊對國內特別是沿海省份帶來的負面影響,還須在第二產業就業吸納能力漸趨飽和的背景下,引導企業向存在廣泛需求的第三產業充分挖潛。
如近期中國商務部計劃在全國各中心城市建設『家政服務網絡中心』,對從業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家庭禮儀、操作規程等系列培訓,預計可安排就業一百萬人,每年帶動服務消費三百億元人民幣。
作為企業,既應有慎重裁員之道德擔當,亦須在危機面前以更富進取之心,視『危』為『機』,應變轉型。
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距離完成城鎮化進程目標尚有很長道路要走的大國而言,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可做,其間蘊含的巨大發展需求,不僅為世界投資者所看好,更足以為國內就業提供持續動力與廣闊天地。
數日前此間一位知名學者曾表示,他注意到去年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三省投資增速明顯高於沿海省份,這種增長梯度之轉移必然會為社會創造出新的就業崗位。
『兩會』在即,代表委員們將為中國就業貢獻出哪些良藥妙方,人們正拭目以待。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