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發言人李肇星在回答關於圓明園獸首銅像在法國被拍賣這件事的看法時指出,把搶奪的文物拍賣不算『有道』。
李肇星又開始『發言』了。
事隔兩年之後,又在三月,李肇星再度出現在人民大會堂,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只是這次,他不再是以中國外長的身份發言,而是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大會發言人的身份面對記者。而更早以前,李肇星還曾擔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中國有一句俗話:『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意思是指一樣的崗位,不一樣的人物,交替輪換。但在李肇星身上,這句話要倒過來理解:『一樣的李肇星,不一樣的發言人。』
李肇星在擔任外交部發言人時曾表示,『外交部發言人,既是人,也不是人。』這一說法很完整,發言人代表一種機制的同時,又是活生生的、具體的個人。比較前後不同的發言人身份,李肇星對中新社記者坦言,『很不一樣』。他說,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在四日的發布會上,李肇星說:『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領導下進行工作、研究審議和擬定涉外法律,並協助常委會行使有關監督權;按法定程序辦事,一人一票,集體決策。和我以前在政府部門,比如外交部,不大一樣。』
『初來乍到,作為外事委主任委員,我是邊乾邊學。』李肇星說,『人的職務總是會有變化的。對我來說,不變的是,我是祖國的兒子、人民的服務員、朋友的朋友、知識面前的小學生。』
新任全國政協大會發言人趙啟正在全國『兩會』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前一天曾碰到李肇星,『當時他抱了厚厚一摞資料,比我桌上那摞還厚』。當記者問李肇星:『捧一大摞資料是不是為了開會作准備?』
『不開會我抱的東西也很多。』李肇星對記者稱,『沒有一天不看東西的。』
好學的人,也好問。很多在以往全國『兩會』上圍追堵截過李肇星的記者知道,采訪他的記者到後來反倒成了被問的對象。在今年全國『兩會』前的一次會議上,李肇星三度向政府工作報告起草人發問。
『我不特別怕什麼樣的問題,也不會特別喜歡什麼樣的問題。』李肇星曾說。
但在四日的發布會上,李肇星碰到了『多少年以來最不會答的問題』。當時,中國會計報記者問到了有關政府理財方面的問題。
自稱連自己家裡花多少錢都不知道的李肇星說:『回答你這麼敏感而重大的問題,真是有點難度。不過謝謝你給我一個機會,有的時候就是要化挑戰為機遇。』
在四日的發布會上,李肇星表示,一年以來,在新崗位上學得最多、讀得最多的就是憲法。他體會最深的就是憲法總綱所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在發布會現場,記者注意到,李肇星帶了一本紅色封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回答記者多個問題時,他都從中『引經據典』。
或許,這就是他作為發言人,今天跟以往最大的不同吧。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