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電腦等數碼產品普及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數碼產品的質量、性能都告別了『一無所知』的階段;但是他們對軟硬件知識的『一知半解』,恰好成就了一些商家打著『明白消費』的旗號暗藏陷阱牟取暴利的機會。數碼市場裡的『潛規則』,值得關注。
偷梁換柱很常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特別是在組裝臺式電腦的消費中,配置單上一套,實際裝機時另有一套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早已成為部分不良商家的慣用『潛規則』。從事DIY裝機生意多年的陳老板告訴記者,各類硬件產品品牌型號繁雜,價格懸殊,但真正了解內情的消費者微乎其微,所以一些專門『吃這碗飯』的商家都認為,如果不通過偷梁換柱賺差價簡直就是『不會做生意』。陳老板舉例說,現在市場上比較暢銷的用來搭配『酷叡雙核處理器』的主板,高端型號價值一兩千元,而低端型號集成顯卡也就四五百元,但是從配置上看都是『英特爾芯片組原裝主板』,而且對於一般家庭使用的話,高低端產品在超頻、高畫質游戲方面的性能差距幾乎都察覺不到,因此商家一般都會在挑選配置的時候盡量『攀高』,而在備料裝機時再『降配』。
配件是利潤源泉
網絡普及,各種報價網站層出不窮,再加上各類媒體上的廣告宣傳,確實令大多數數碼產品的價格透明度越來越高,不過商家們的『利潤點』也已經開始轉移。在主機價格上不設埋伏,利潤通過配件『找齊』的做法已經成為不少商家的盈利法寶。記者通過多位做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生意的業內人士了解到,現在市場競爭激烈,銷售主機特別是正規渠道行貨的利潤確實比較低,但是配件產品的『水』卻還很深。商家舉例說,賣筆記本電腦時,主機上可能只賺幾十元,甚至賠錢賣,但是強力推銷給消費者的電腦包、鍵盤膜、屏幕膜、USB周邊設備等,利潤可能高達50%甚至100%以上。再如一些小通訊店裡銷售的手機,價格比大店裡便宜數十元,但是搭配的電池、存儲卡、保護膜、皮套等配件,同樣能給商家帶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暴利。
報價單上有陷阱
另一個數碼商家的『潛規則』,就存在於消費者諮詢購買時商家提供的那份報價單上。陳老板告訴記者說,通常關注度比較高的型號商家都會標價比較低,為的是吸引顧客,但真到了購買的時候,商家往往會告訴消費者這些產品都沒有現貨,然後開始推薦一些消費者不太熟悉或不太主流的產品,這其中價格水分之高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有深諳行業內幕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很多商家都會有一些『優勢』的品牌或產品,對這些產品商家有自己的進貨渠道,利潤也比較可觀,銷售時先通過低報價把消費者吸引過來,摸清消費者心理後便『對癥下藥』,以承諾更好的性能、售後服務做誘餌,讓消費者放棄最初的購買計劃,轉而購買推薦產品,從中牟利。遺憾的是,大多數消費者確實都難以招架商家的『誘惑』而落入陷阱。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