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球金融危機加劇了失業率增長,正在召開的『兩會』,保增長保就業成為頭號話題。在中國,2000萬農民工下崗回鄉,611萬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這還不包括去年未消化完的以及就業又失業的大學生!中國的大學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過剩。然而,天津市教委統計表明:2008年天津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3%,超過本科就業率——
發人深思:高職學生就業不難
剛剛進入2009年3月,天津的一些高職院校就開始接待企業來訪了。記者在采訪中強烈地感受到一種反差:在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當下,僅有大專學歷的高職院校生明顯的比那些名校、名系、名專業畢業的學士、碩士甚至博士好找工作。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為什麼在就業這個問題上,高校生的就業比例遠遠低於高職生?在同等的機會下,為什麼碩士生還競爭不過大專生?在近一個月的調查走訪中,記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國家有關部門最新調查資料顯示,2009年夏,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611萬,加上前幾年沈積下來的未就業的480萬大中專畢業生,使得2009年待業的大中專畢業生高達千萬之眾!這一龐大的人力資源群,正在向人們發出就業的『紅色預警』。
解讀這沈甸甸的數據:611萬,2008年即將畢業的大中專學生中,300萬為大學本科以上,299萬為高等職業專科學生。在就業難的呼聲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前景看好。許多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還未畢業,用人單位即已下了『訂單』。所去單位名氣也不小,其中不乏一汽豐田、上海大眾、摩托羅拉、牧野機床、三星電子、聯想、海爾這些知名的大公司。我們的大學生真的過剩嗎?中國的人纔真的太多了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就13億國民的文化素質而言,我們的大學生人口比例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我們國家還有大批人口是文盲半文盲。國家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說,『如果一個國家百分之九十都是文盲,這個國家是沒有希望和前途的。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的一段時間,大學生招生規模沒有與GDP實現同步增長,GDP增長百分比曾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而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大學生招生規模增長卻遠遠低於兩位數,甚至曾低到只有百分之三左右。』因而,從1999年開始,教育部確定擴大高等院校招生員額,以補人均高學歷教育之不足。誰也沒有想到,『擴招』十年過後,大學生卻成了失業的主力軍。其窘境已到不可復加的境地。有些大學,本科生就業率還不到30%。
值得借鑒:高職教學緊跟社會需要
『這組數據說明,我們的高等學歷教育在教學內容設置上需要做重大改革。』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戴裕崴對記者說:『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有多種原因。表面上看,是全球經濟危機造成就業崗位流失。但深層原因則是長期以來,我們培養人纔的模式遠離了社會需求。』戴裕崴以輕工技術學院近年來的教改實踐佐證他的觀點。從2001年設置模具、數控機床、美術等實用專業系以來,這個學院的畢業生每年都實現70%以上的就業率。在模具系,近五年來的就業率高達98%。世界著名的日本牧野機床(中國)有限公司是全球數控機床最大的制造商,去年11月與該院正式簽署委培合作協議,將該院定為牧野(中國)員工培訓基地。畢業學生只要符合牧野用工條件,就『照單全收』。
『說到底,還是社會需求決定就業前景。』戴裕崴認為,高校畢業生之所以在就業上競爭不過高職學生,不是他們學歷與學識不夠,而是實用技能不夠。還以模具系為例,這個專業的設置就是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大勢而定的。大家知道,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除了對高學歷人纔的需求之外,更多的崗位則急需實用型人纔。80個重大工業項目落戶濱海新區,將創造200萬個就業崗位。這些高新技術項目,對數控機床、工業模具方面的人纔需求旺盛。輕工職業學院正是看准了這個趨勢,在專業設置上,大膽改革,砍掉了一部分理論專業,加強了實用專業。實踐證明,這條路走對了。2005年起,天津一汽豐田、天津汽模具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就主動上門接洽並將該院確定為員工委培基地。畢業生每年都是「連鍋端」,實際上,學生一進校門就已經有了就業崗位。』
從社會需求出發設置專業學科,是高等職業院校的成功經驗。記者走訪中了解到,在天津對外經濟貿易、天津機電、天津中德、天津交通、天津工程、天津公安、天津醫科等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平均指數大大低於高校生,大部分學生能實現當年就業。
在學歷等級上,高職技術院校比本科院校『低人一等』;但在就業上,卻『勝人一籌』。一份資料顯示,我國企業對高級技術工人(藍領)的需求崗位在2013年將超過2000萬左右,而中國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每年不過300萬人。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