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武漢有關媒體刊載,目前,武漢市鴨脖專賣店經營戶約爲500家,湖北省內銷售鴨脖的專賣店達5000處,各大超市以精武鴨脖爲主的滷菜專櫃2000個,年產值約爲54億元,與該產業有關的從業人員達近百萬。這些數據表明,天津與武漢之間的這場知識產權大戰,涉及到每年幾十億元產值的知識產權到底歸誰。
2008年9月,天津精武公司以武漢多家企業未經許可擅自使用其註冊商標“精武”爲由,向武漢市工商局江漢分局進行了投訴。一場由“鴨脖子”引發的知識產權大戰,便在天津和武漢之間展開了。
武漢鴨脖爲何也叫“精武”
在武漢市江漢區,有一條不足千米窄窄的街道,名叫精武路,據說這條路的路名來歷,與其緊鄰當年“精武體育會漢口分會”會址有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有湯氏兄弟將鴨脖子拿來,在“精武路”上進行滷製,然後賣給體育場裏看球的人,久而久之,鴨脖子的知名度在當地越來越高。
2002年,武漢做鴨脖子的湯臘九和塗國華,欲註冊“精武”牌鴨脖子時,發現“精武”商標已經在1997年被天津註冊。2004年,武漢鴨脖開始加了包裝,由散買轉變爲工廠化的規模經營。
天津“精武”維權歷程曲折
今年初,武漢市工商局江漢分局針對天津精武公司的投訴做出了銷案回覆,江漢分局銷案的理由是:1、天津精武公司註冊的是凍肉、香腸,武漢企業的鴨脖等產品不在天津精武公司的專用範圍內;2、武漢企業使用“精武”二字,是因爲武漢鴨脖,誕生於武漢“精武路”,因此是有歷史淵源的。據此認爲,武漢企業不構成對天津精武公司的侵權。
對此天津精武公司不服,於2009年2月6日向武漢市工商局申請行政複議。2009年3月13日,武漢市工商局做出行政複議決定,維持了江漢分局的回覆意見。天津精武公司對此決定仍然不服,已於2009年4月3日向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涉案商標天津註冊在先
精武一詞,來源於近代愛國武術大師霍元甲1909年創辦的“精武體育會”。天津精武公司坐落於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小南河村是武術大師霍元甲的家鄉。作爲霍元甲的鄉親及後人,1997年,小南河村的村辦企業在註冊商標時想到了以“精武”命名。天津精武公司十餘年來,一直把“精武”商標使用在豬肉及鴨產品上(包括白條鴨及鹽水鴨、醬鴨等),其中“精武”牌豬肉還成爲天津市菜籃子工程的重點項目。
案件定性侵犯知識產權
日前,本報記者趕赴武漢,親歷此案的辦理。代理此案的天津市天金商標事務所所長米阿前說,這是一起典型的知識產權案件:首先,商標與地名沒有必然的聯繫,其次我國的商標法遵循的是“申請在先、註冊在先,輔以使用在先的原則”,武漢企業直到2002年以後纔開始將“精武”作爲商標使用,這個時間大大晚於我市企業註冊的1997年。
最終結果工商總局協調
米阿前說,天津精武公司提起行政訴訟後,不久前,國家工商總局組織天津、武漢兩方的工商部門在北京現場對此事進行了積極的協調,國家工商總局對商標侵權事實予以了認可。協調之下,武漢工商部門口頭同意將去督促協調武漢多家使用精武字樣的鴨脖子企業與天津精武公司簽訂商標使用合同,因此天津精武公司暫時撤回了針對武漢市工商行政部門的行政訴訟。如果結果順利的話,那些侵權企業有可能成爲天津精武公司的合作伙伴。但如果協調不成,天津精武公司將保留繼續針對武漢侵權企業進行投訴侵權的權利以及針對武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