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一條全面展現新設計理念、新能源應用和新建設模式的首條生態道路——1.3公里的和旭路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建成。它在“以人爲本、人行優先”,“機非分離、人車分離”,“右轉爲主、減少左轉”,“中間隔離、行車安全”,“新型光源、節能能源”等方面,開創了中國城市道路建設的模式,將作爲示範和樣板,進一步複製、推廣到生態城所有的道路建設中去。
全新的規劃設計理念
人車混行、機非混行是傳統城市道路建設的一大通病。爲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生態城啓建之初就旗幟鮮明地倡導“綠色交通、綠色出行”理念,按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在充分借鑑長沙“節地”模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對道路的規劃設計進行了創新。道路斷面更加合理,全部設置中央隔離帶和滿足自行車及居民步行需要的慢行系統,且慢行系統寬度佔道路寬度的20%,體現了以人爲本、人行優先,完全實現“人車分離、動靜分離”;從源頭減少壓車現象,通過在道路交口渠化增加專用轉向車道,既節約了道路建設用地,又滿足了交通組織的功能需求;各種地下管網主要敷設在道路兩側,並充分考慮管線預留,可以有效減少路面破損和安全隱患,也便於日後維修,避免出現道路二次開挖現象。
生態環保的全新實踐
實現了雨水的有效收集,慢行系統採用全透水結構,着力構建水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有效避免雨天積水,通過採用生態砂基透水磚,消除了傳統透水路面空隙大、易堵塞的通病,達到了透水和防滑效果好、非機動車通行舒適等優點;廣泛應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全部採用節能效果顯著的LED燈,充分體現生態環保、節能減排。
新穎別緻的景觀長廊
大面積增加道路綠化,整個綠化寬度佔道路寬度的50%,並以綠化帶進行道路功能區分隔。同時,各綠帶實行分層種植,主要以喬木爲主,配以小喬木和灌木,並以錯落修剪的綠籬爲背景,最終將形成五條縱向的林蔭道,實現了良好的視覺景觀效果;機動車道無井蓋,道路雨水收集井全部設置在機動車道兩側綠化隔離帶內,採用隱蔽式蓋板,使整個道路渾然一體;道路標識更加鮮明,具有生態城的特色,沿線將設置顏色、規格相一致的城市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