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6月下旬開始,貓撲、鐵血、新浪、中華網等網站的論壇上,《無比憤怒!中國河北冉莊驚現大量日本“鬼子”聚集!》的帖子,讓網友們對“地道戰遺址”有遊人喜笑顏開地穿日軍軍服、漢奸服拍照的行爲,展開了網絡爭議戰。(7月9日《華商報》)
河北清苑縣冉莊地道戰遺址,就是電影《地道戰》中“高家莊”的原型。解放後,以“地道戰遺址”爲特色,建成各種教育基地,成爲著名的紅色景區。一個本應該發揮特殊教育功能的旅遊景區,卻在區區幾個蠅頭小利的驅使下,變成了“鬼子”手持軍刀耀武揚威、“漢奸”油頭粉面狐假虎威的開心一樂地,這實在既顯得格格不入,又刺激民族傷痛。
紅色景區的本身屬性,自然包含了豐富多彩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印記。就像“地道戰遺址”的背後,展示了抗戰期間,冀中人民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從1938年開始挖地道,建造了近16公里長、巧奪天工的“地下長城”,先後殲敵2100餘人。如果充分挖掘和發揮這些紅色歷史遺產的積極效用,激勵後人不斷進取,正是建設紅色景區、拓展紅色旅遊的題中應有之義。
然而不得不說,在如何解決紅色景區的發展和經濟利益間這對矛盾問題上,如今確有一些地方,似乎總顯得腦筋簡單,辦法不多。而常見的誤區之一,便是把扮惡演奸,視作吸引人氣和財氣的拿手好戲。於是,在只圖眼前幾個小錢的惡性循環之下,景區的紅色的味道越來越淡,以嘻嘻哈哈扮個小鬼子、惡漢奸造型爲樂,拿民族傷痛隨意玩弄戲耍的不自重行爲,則是日甚一日地隨意複製、四處蔓延。
奇形怪狀的鬼子照,污損的不僅僅是諸多“高家莊”的濃濃革命底色,更會潛移默化地帶來一些後人“忘記歷史”的可怕後果。所以,無限寬容地只把它們看做一種旅遊娛樂節目,並不是個正確的觀點。假如非要從“鬼子”、“漢奸”身上開發財源,倒不如尋思着設置一些特定場景,比如鬼子投降、漢奸伏法等,這樣既能大長民族誌氣,又可牢塑紅區本色,豈不更好!司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