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日上午,上海浦東新區新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開始調查“釣魚”式執法事件。21日下午,一名已金盆洗手的上海“釣頭”約見央視記者,自曝與執法隊分成的內幕。
調查組分三組低調開展工作
22日上午10時許,上海浦東新區新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成員來到孫中界所在公司調查。此前有消息稱,上海市領導因對執法局的調查報告不滿,所以讓浦東新區政府進行再調查。
調查組兩名成員來到上海龐源建設機械工程公司後,在大批記者的追問下,調查組一成員說自己姓陸,是浦東新區政協委員,同時也是一名律師。
陸律師說,聯合調查組是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媒體代表組成,共分成三組。他是第一組成員,主要負責瞭解孫中界個人和其公司的一些情況,其他兩組分別調查乘客和執法人員。陸律師表示,他收到了調查組的邀請,但他也是自願參加調查的,沒有官方背景。
孫中界希望調查組還他清白
調查組成員先後和上海龐源建設機械工程公司柴總經理、孫中界及其哥哥進行了約1個小時的閉門談話。
談話結束後,孫中界對記者說,調查組問的大都是當晚和執法人員遭遇的情況。
孫中界說:“我對這個聯合調查組期望太大了,對他們還是有信心的,希望他們能依法辦事,還我清白!”
當調查組成員走後,孫中界接到了商丘老家母親的電話:“兒啊,出這麼大的事兒,咋不早點告訴我。”“沒事的,娘,我不是怕你擔心嗎?”孫中界有些哭腔,“有家鄉的記者,還有全國其他地方的記者都在這裏,我不會有事的,你放心吧。”
說到此,健壯的孫中界再也忍不住了,像個委屈的孩子大哭起來(如上圖)。
“釣頭”自曝與執法隊分成內幕
雖然執法方面對記者採訪,一再堅持沒有“釣魚”式執法情況,可在21日下午,一名金盆洗手的上海“釣頭”約見央視記者劉楠,自曝和執法隊員分成的內幕。昨日,劉楠讓記者觀看了她拍攝的畫面。
這名“釣頭”說:“抓一輛車,我得200元,上車的‘小鉤子’得200元,執法隊員得100元。如果一個月抓50條魚,我們就能得兩萬元。一個月一結賬。執法大隊出去執法時,提前告訴我們執法的地點,我帶一幫人去攔車。上海市一個區一般有一兩個‘釣頭’,‘小鉤子’多了,隨便找。我手下最多時有20多個‘小鉤子’。行動前,我們‘釣頭’會對‘小鉤子’講清楚,下車時把手剎拉住,車鑰匙拔掉。執法大隊來把車子開走,‘小鉤子’就下了車。然後再去抓其他車子。”
“釣頭”說,自己做“釣頭”時,經常心也慌手也慌,“想想自己太缺德了”。
執法者自稱被公衆誤解
面對這些天媒體鋪天蓋地的質疑,浦東新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辦公室副主任丁建國21日接受東方網採訪時說,“公衆輿論似乎都認定,只要打擊非法營運,就一定在用倒鉤執法,如果都是這樣的定論,那對敢於作證的乘客是不公平的”。丁建國口中的“打擊非法營運”這個行業,每天都要碰到弱勢羣體,比如當街設攤的、臨時搭棚的,“我們也有同情心,但似乎一面對弱勢人羣,我們就被妖魔化了”。
對此,丁建國說,雖然他們被公衆和媒體誤解,可打擊非法營運的勢頭不能減,明年上海世博會召開,更要規範車輛營運秩序。不過,對城管或交通執法隊伍來說,打擊“黑車”最大的難點在於執法取證之艱難,“有些乘客配合執法,也有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可以送到目的地了,還要講它幹嗎”?經過“斷指”事件的影響,丁建國擔心,肯來舉報的市民可能會減少。
相關新聞:
招募“釣鉤”要求“面善”
據新華社上海10月22日電連日來,新華社記者針對上海等城市接連發生的“打黑車”執法爭議事件,就相關情況進行了追蹤覈實,發現一些地方確實存在“釣頭”和“釣鉤”,其“釣魚”內幕觸目驚心。
新華社記者採訪的一名黑車司機說,“釣頭”在招募“釣鉤”時一般有三個要求:第一是長得乾淨,不猥瑣,但也不容易被記住;第二是衣服得穿得乾淨,得像個普通市民;第三是容易被信任,和藹一點,憨厚一點。他說,雖說自己很注意,一般不載陌生人,最多載一些面善的人,但還是防不勝防,也被“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