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編者按:朱鎔基其人,頗有魅力。原因之一,是說話非常有特點,且不說其辦事作風,嘁哩喀嚓,雷厲風行,只要一開口講話,就會把人吸引。所以,當今中國,喜歡朱鎔基且拼命學習他摹仿他說話的人,不在少數,惜乎不得其門而入,可望而不可及,學不到手也。
現在好了,《朱鎔基答記者問》終於問世。
說是終於,是因爲此書收錄了朱擔任國務院總理和副總理期間60篇精彩的答中外記者問和境外講演,其中大部分內容,系國內首次公開發表。
欲學朱鎔基說話,此乃絕好教材。那日購得一冊,認真推敲,仔細研讀。愚以爲,朱鎔基的魅力,體現在說話之中,有以下3個特點。
魅力之一,坦誠
人之交談,貴在交心。說話一有誠意,魅力油然而生。朱鎔基回答記者提問或接受採訪,很少說套話,打官腔,總是以坦誠之心,與對方交流。所謂無技巧之技巧,乃大技巧也。
——2001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招待會,在回答“退休之後做什麼”時,朱鎔基說:我在1998年的時候就講了,我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現在還是這樣,只要活着,還有一口氣,就要爲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000年11月23日,在新加坡談中國證券市場等問題,在回答“廈門遠華走私案查處有沒有困難”時,朱鎔基說:沒有困難。無論涉及誰,我們都要一查到底,都要把他追查出來。沒有任何困難,不會碰到任何阻力。如果有阻力,我們要打破阻力,一定要把這個案子查清楚!
——2000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在回答“你希望中國人民在你離任之後最記得你的到底是哪個方面”時,朱鎔基說: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後,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如果他們再慷慨一點,說朱鎔基還是辦一點實事,我就謝天謝地了。
以上三問,答得何等直率,多麼痛快!
答問者,溝通也。你的心敞開有多大,對方的心,也就打開多大。越是直率的人,越容易與人迅速溝通,越能在最快時間贏得對方好感。
魅力之二,睿智
坦誠不等於別人問些什麼,你就回答什麼,什麼問題,都要按提問者的要求作答,那就難免有時鑽進某些人的圈套,陷於被動。當然,問題既然提出來了,總得有個呼應吧,切不可裝聾作啞,避而不談,這就考驗答問者有沒有政治家的智慧了。
——1999年4月13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伍德拉夫採訪時,伍問道:有個問題是關於你自己的經歷的。你曾兩次被下放,我知道你在養豬場幹了很多年,從事的是重體力勞動。你的經歷是否告訴你,中國不怕不同政見?
朱鎔基回答:我不認爲我個人經歷的細節值得在這裏討論,但我認爲,如果你注意觀察,你會發現,我們的領導人都有類似的個人經歷。我們年輕時都爲民主而鬥爭,爲我們國家的自由、獨立和解放而鬥爭。不可想象,我們這些畢生爲改善中國人民的人權狀況而鬥爭的人會去侵犯中國人民的人權。
——2000年10月14日,接受東京廣播公司(TBS)採訪時,主持人筑紫哲也問:總理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被人威脅。據說,你有過4次險遭暗殺的經歷,祖先的墳墓也被炸了。你自己也說過走在“地雷陣”上,聽說還準備了棺材,是嗎?
朱鎔基回答:關於我有種種傳聞,或者說傳奇。我知道目前爲止,至少有11本關於我的書,我沒有時間去看。它們究竟說了一些什麼,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去看這些東西。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值得一談。
該詳則詳,宜簡則簡,這是朱鎔基答問又一特點。細心的讀者或許注意到,在不止一次兩次回答關於個人遭遇問題時,朱從不詳述,總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