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畝菜十畝田,一畝花十畝菜。』
種什麼劃算,農民心裡有杆秤。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農民張義建投入6萬元,建設了一畝高標准大棚,種植三茬蔬菜,年底一算賬,收入24000元,相當於10畝糧田,傳統農業與設施農業收入之比相差了10倍。
1:10。實實在在的效益比,還有政府支持,設施農業有潛力,有前途。農民們不再瞻前顧後。於是,在尊重農民意願、政府引導支持的基礎上,兩年間,全區新增設施農業面積3.22萬畝,增效4.5億元。
設施農業得到了農民的認可,讓決策者堅定了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的信心。於是,大寺凱潤食用菌基地、東淀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園、楊柳青園藝科技博覽園、張家窩蝴蝶蘭基地、中北雷莊花卉基地、精武觀賞魚養殖繁育基地等一批高標准設施農業園區在加快建設。
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形式,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是建設沿海都市型農業的必然要求,是調整農業結構的重要途徑,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西青區現有耕地面積22.3萬畝,其中糧田面積7.7萬畝、菜田面積7.5萬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7.1萬畝。雖然農業在全區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僅佔3%,但農業在維持農民生計、保障城鄉生活必需品供給、緩衝化解社會危機等方面是名副其實的基礎產業、穩定產業和生計產業。
西青區委書記王寶弟說,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在擴大對外開放,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同時,始終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結合區位特點及傳統農業生產空間逐年減少的現實條件,把建設集高效化和集約化生產為一體的設施化農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的重要途徑,帶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建設沿海都市型農業的重要內容,積極引導支持農民發展設施化生產。
2007年8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西青區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以設施農業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支持引導農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和品牌農業。
『農民是發展設施農業的主體,違背農民意願,即使政策再優厚,農民也不會買賬。』西青區副區長董景川說。為此,西青區采取『典型引路、政策支持、整體推進』的方式,一方面,培育先進典型,加大對發展設施農業效益對比和技術信息的宣傳,營造發展設施農業的良好氛圍,激發農民從事設施農業的熱情。一方面,有計劃地組織20多個種植大戶到山東等地學習,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增強發展設施農業的信心。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通過組織、引導、服務等工作,使農民自覺主動地加入到發展設施農業的行列中來。截至目前,從事設施化農業的農民達到2.6萬人,佔全區務農勞動力的85%。
目前,全區累計投入5億多元,以蔬菜和花卉為主的種植設施面積達7.5萬畝,以肉雞、奶牛、生豬為主的畜禽養殖設施面積達4260畝,新型節能日光溫室、改良溫室及以畜禽養殖為主的設施農業已超過全區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成為支橕全區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實現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有力地促進了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
辛口鎮第六埠村主任郝祥寶告訴記者,現在,全村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面積近萬畝,其中設施農業面積達到了6000餘畝,年產各類蔬菜超過4000萬公斤。4500人中80%的勞動力從事蔬菜種植及其相關產業,達到了人均一個棚,每位菜農年收入超萬元。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