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獲救礦工:『1點37左右,發現瓦斯超限,瓦斯濃度在10%以上。』
礦工們說,他們最早發現瓦斯突出是在11月21號凌晨的1點37分,在向地面指揮中心匯報後,立即向地面撤離。但真正發生爆炸卻是在凌晨兩點以後。
獲救礦工:『在2點半左右吧,2點半。』
而在知情人向記者提供的一份事故搶險組內部材料顯示,地面指揮部門接到通知是在凌晨一點二十,爆炸發生在兩點四十五分,按照這份材料顯示,從發現瓦斯突出到發生爆炸間隔了85分鍾,那麼在這85分鍾內發生了什麼呢?地面指揮部門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已知的上百名名遇難礦工是否有生還的機會呢?
11.21礦難新聞發言人、龍煤集團鶴崗分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張金光:『當時發現瓦斯與煤氣突發的時候,已經下令停電,撤人了,因為他們在不同的區域,有的工作面距離地面它有很長一段的距離,所以時間上有。』
記者:『100多人遇難是不可避免的嗎?』
張金光:『這個事應該是由專家組來認定這個事。』
采訪中,一位礦工向記者透露了這樣一些消息。
記者:『指揮中心有沒有通知你們啊?』
獲救礦工:『當時誰也通知不上。』
記者:『怎麼會通知不上呢?』
獲救礦工:『通知完就響了。』
記者:『你們不是有小靈通嗎?』
獲救礦工:『哎呀,那時候打的都不好使了,打電話的太多了,都聯系不上,都打,就不好使。』
這位礦工告訴記者,由於井下作業區域很大,除了固定電話,他們在井下通訊還使用小靈通,但小靈通平時通訊就不穩定,危險來臨時幾百人同時使用,很快造成混亂。這份材料還顯示,現場兩響,礦工們也證實,在井下確實先後發生了兩次爆炸。
『有兩次。』
有知情人士透露說,除了瓦斯爆炸外,還發生了煤塵爆炸,這樣就形成了兩次爆炸。而煤塵爆炸和煤塵的積聚程度相關,而井下作業必須隨時通風降塵,那麼從發現瓦斯突出到發生爆炸,地面指揮部門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消除可能的隱患呢?
記者:『第一次是瓦斯爆炸,第二次有人說是煤塵爆炸。』
張金光:『這個問題我沒有得到正式的確切的消息。』
為何國有大型煤礦也擋不住礦難降臨的腳步?
看來從井下發現瓦斯突出到21日凌晨兩點半瓦斯爆炸,這段本可以挽救更多生命的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還有很多疑點有待更深入細致的調查,纔能還原出那天晚上的真相。
和我們以前經歷過的很多礦難不一樣,這次發生特大礦難的新興煤礦,是一座擁有3000多名礦工、年核定產煤145萬噸的大型國有現代化煤礦。今年,該礦還因安全生產和信息化建設基礎良好,被選定為煤礦防災項目示范企業。按理說它的安全生產水平該比那些中小煤礦規范得多,怎麼還是擋不住礦難降臨的腳步呢?我們再來聽聽專家的分析。
記者:『劉院長,我們在一線采訪的記者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第一次發現瓦斯突出的時間應該1點20分,但是瓦斯爆炸的時間是2點45分,這中間有85分鍾的時間差,我們想請教你,如果是管理規范的煤礦,這85分鍾的時間夠不夠把人救出來?』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劉鐵民:『應該說30分鍾、50分鍾是需要的,85分鍾撤離地面,如果這個消息是准確的話,速度是不是更快一點,但是你要考慮,我看了報告,說這個煤礦這個礦下開采具有八九十年的歷史,按一般知識判斷,他挖的深度應該在500到1000米之間,我沒到現場去我強調,那麼他開采的水平線的延伸應該可以幾公裡長,而且一般的作業面在幾公裡長這樣巷道的末端,如果按照常規來講,幾公裡長,幾百米的路途要上來,而我注意到停電了,所以這樣的話,它的很多安全標志,它的整個通訊聯絡方法都會受到影響,他的速度不會像我們在地面上想像的那樣(快)。』
記者:『我們注意到,國家安監局的趙鐵錘局長在跟企業負責人在進行調查的時候,他說了這樣一番話,盡管事故原因待查,但是新興煤礦存在管理漏洞是不爭的事實,因為沒有漏洞瓦斯就不會爆炸,你怎麼看趙局長說的這個漏洞。』
劉鐵民:『我同意他的基本判斷,現在發生了事故,(根據)大量的事故案例分析,幾乎都可以判定,基本的判定(企業)在生產工藝,在管理措施,在人員的安全行為等方面會有些問題。』
記者:『這次傷亡過大的原因,有一個說法是,因為這次參與的人數過多,作業面過大,你怎麼看待這個說法?』
劉鐵民:『這個說法我是完全同意的,我去過美國的煤礦,大概有200多萬噸一個美國的煤礦,它井下只有30多個人,因為它機械化水平很高,我們國家的煤礦,在同等生產力水平,我們的煤礦井下人數的確比較多,我們往往是用人力資源來填補科技方面的不足,井下有大量的工人作業,一旦發生事故,的確後果是非常嚴重。』
記者:『我們注意到,以往發生礦難一般都是小煤礦,但是這一次發生特大礦難的新興煤礦是國有大型煤礦,你怎麼看待大型煤礦發生礦難的這種事故?』
劉鐵民:『大礦它具有同樣的風險,小礦也具有,從風險等級上沒有差別的,你在你控制風險的能力,如果你即使是國有的大礦,你風險的控制能力比較低,管理上出現疏忽和漏洞,事故一樣會發生,而且我們一般國有企業大礦開采歷史比較長,開掘的很深,現在我們有的國有煤礦都五六百人,甚至上千人在下面作業,一旦發生事故,後果就很可怕很嚴峻。』
半小時觀察:國有大礦為何成礦難冠軍?
今年的另一起特大礦難發生在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屯蘭煤礦瓦斯爆炸,造成74名礦工死亡。年初年尾,兩起死亡人數排名今年前兩位的特大礦難顛覆了大家的慣性思維。以往小煤礦事故頻繁,人們很容易歸咎為技術落後、安全設施不完善、管理混亂、煤老板不負責任,這也正是山西當下大力整合煤炭資源一條強有力的依據。但新興煤礦、屯蘭煤礦卻都是設施完備、安全投入巨大的國有大礦。它們成為礦難冠軍,就很難再用簡單的技術套路去分析。葬送礦工性命的是瓦斯,但把他們推上生死線的原因又是什麼?責任事故不僅需要把這些責任查個水落石出,還需要找出隱藏其後的制度漏洞。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