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天津地區上空仍為大片晴空區,以晴間多雲為主,風力和緩,氣溫較昨日繼續回昇,預計清晨最低氣溫-6℃,午後最高氣溫5℃。清晨時分,輻射降溫強烈,可能有輕霧出現,駕車外出的朋友注意安全。(記者韓帥實習生蔡顥語)
22日是冬至,民間又稱為『冬至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冬至節,除了吃餃子、面條、湯圓、餛飩等習俗外,我國各地還有很多饒有興趣的風俗。
全國各地風俗不一
在福建,冬至流行『搓丸』、『貼丸』、『饋丸』,丸子的顏色有紅有白,有的被捏成小巧玲瓏的玩具,或做成荔枝、桃、香蕉,象征興旺吉祥。
在杭州,人們把冬至吃剩的魚頭和魚尾放在米缸裡過夜,隔天再取出來吃,說是『吃剩有餘』。
在江蘇,人們非常重視冬至,前一夜稱『節夜』,也稱『除夜』,制糕以祭祖,並饋贈親友,設席宴飲,稱之『節酒』,也稱『分冬酒』。有的人家以黃酒加糖漿制成冬陽酒。
在廣東,人們冬至一般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
冬至『九九消寒歌』
民間廣為流傳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同時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規律。廣泛流傳的『九九消寒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由於各地氣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區別。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表示,與『九九歌』相映成趣的,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九九消寒圖』,也稱『九九圖』。『九九圖』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九格消寒圖、魚形消寒圖、泉紋消寒圖等多種。它們既是計算時間的日歷,又是精美的裝飾品。因此,在冬至節時,民間還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
養生遵循『三多三少』
養生專家表示,從養生學上來講,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此,此時節更應科學地運用養生之道,調理得當。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咸食品。吃飯宜少量多餐。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記者周潤健)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