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連日來,中國北方在大雪的『洗禮』後迅速降溫,天寒地凍;而南方也迎來陰雨雪及大風降溫。寒流所到之處,立顯用電高峰和存煤危機。據華中電網、華東電網解釋稱,華中、華東多省電煤庫存告急,上海、江蘇、湖北等省市拉閘限電(注:河南、湖南、江西、重慶等省市也已開始限電),河南、江西、四川、江蘇、浙江等地用電負荷創下年度新高。圖為河南鄭州城區一處密集的供電網絡(資料圖片)。
1月7日,據河南省電力公司介紹,目前河南電網負荷高峰時段電力缺口達300萬千瓦,河南省電力公司通過采取錯峰限電形式,安排部分用電客戶,特別是一些能耗高、效率低的工業客戶避開電網負荷高峰時段而改在後半夜進行生產,有效緩解了供電能力相對不足的狀況,保證了全省居民生活和重要單位用電。圖為鄭州市民騎電動車從一處密集的電網下走過(資料照片)。
『電煤告急』、『拉閘限電』成為近日出現頗為頻繁的詞匯。伴隨一股強大的寒潮,中國大部分地區都籠罩在雨雪的陰霾之下。『煤荒』『電荒』接踵而至。那麼到底是大雪天氣帶來了煤電緊張還是煤電本身的『機制痼疾』在作怪呢?面對當前的煤電緊張局面,業內人士又持何種看法?中新網梳理此間報道,探尋『煤荒』『電荒』的治本之策。
電煤告急!多省市拉閘限電
媒體報道稱,目前,全國349家直供電廠每天的耗煤量都在240萬噸以上,存煤可耗天數在10天左右,個別電廠不足3天。京津唐地區電煤庫存可用天數已下滑到10天以下,引起相關部門關注。在南方省份,電廠缺煤情況更為嚴重,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份普遍出現了電煤短缺局面。
從西北到東南,寒潮所到之處的電力系統也幾乎全被『掃蕩』了一遍。華中、華東多省電煤庫存告急,上海、江蘇、湖北、河南、湖南、江西、重慶等省市開始拉閘限電,河南、江西、四川、江蘇、浙江等地用電負荷創下年度新高。
國家電網統計數據顯示,1月5日,湖北、重慶電網發生拉閘限電,最大拉限電力分別為292.7、87萬千瓦。為了緩解華中地區的缺電危機,華北、西北緊急送電,其中,華北送華中最大電力241萬千瓦,西北送華中410萬千瓦。
天氣只是小問題根本在於煤電價格機制沒理順
引發當前『煤電緊張』局面的原因眾多,諸如大雪低溫天氣,煤電需求增大;電煤生產不足;運力緊張;能源結構不合理……但諸多業內人士指出,造成電煤告急,拉閘限電的根本原因在於煤電價格機制沒有理順。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前所長周鳳起6日表示,天氣因素只是小問題,『煤荒』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煤電價格機制不順。他同時否認了供不應求導致『煤荒』的說法。
『表面上看,此輪電煤供應偏緊受供求因素影響較大,但如果煤價未來保持上漲,而電價沒有理順的話,那麼機制將成為最大的隱患,需要警惕更大范圍的「煤荒」和「電荒」。』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廣州日報》報道稱,拉閘限電在全國范圍內愈演愈烈。為何年年大雪,年年都要拉閘?原因不只是電煤運輸緊張、電企庫存能力有限這麼簡單。由於煤價上漲,電企庫存其實長期處於低位,這次拉閘限電就是借嚴寒『說事』。在利益怪圈的驅動下,國內電廠的存煤始終保持在一個『低水准』上。
亦有媒體報道,業內人士把煤與電的關系形象地稱之為『市場煤、計劃電』。近年來,由於電煤逐步與市場接軌,價格持續攀昇,而下游電價一時難以啟動價格聯動機制,從而導致電力企業普遍虧損,電力供應持續吃緊。『煤與電』的矛盾幾乎總在遇到極端天氣或者供需嚴重失衡的時候,以電力方面拉閘限電的形式集中爆發。
煤炭市場適度競爭繼續強化、落實煤電聯動
去年年末國家發改委取消了煤炭產運需銜接會而改由煤炭和電力企業自主進行煤炭價格談判時,還曾明確表示要繼續進行宏觀調控。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舉或許就是告訴市場,在煤電價格出現大幅失衡時,政府這只『有形的手』還是會顯現威力。此外,國家通過調控使市場平衡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國內煤炭市場要形成適度競爭的局面。
此外,還應積極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只有電價逐步市場化,理順煤電關系,遇到天氣寒冷或極端情況,煤電雙方纔可以根據市場自由調節。
《中國證券報》報道稱,國泰君安研究員王威認為,今年完善煤電聯動機制的可能性更大,而電價市場化改革的推動還有難度,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政府有望再調電價。王威認為對2010年電力改革的進展仍不宜預期過高。他介紹說,在繼續強化、落實煤電聯動政策之餘,大力鋪開直購電試點並小范圍展開輸配電價制定及競價上網試點工作,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組合拳。一方面,通過煤電聯動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並向用電主體傳導能源價格信號;另一方面,通過直購電及各種試點,為最終實現電價市場化開闢試驗田。更多分析人士認為,電力改革推進日程還取決於2010年宏觀經濟走勢,一個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是政府在推出各種改革措施時必須要考慮的。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