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目前,天津市人口年齡結構已屬於典型的『老年型』社會,受固有的家庭觀念和社會養老機構『一床難求』等因素的制約,居家養老模式在本市甚至全國一直佔據主導地位。然而,兒女長期不在身邊、自身行動不便,一日三餐就成了相當一部分空巢老人生活中的難題,本報近日不斷接到反映。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本市關於空巢老人吃飯問題的幫扶工作仍處於探索階段。
民以食為天,如何最大限度緩解供需矛盾?如何讓政府及社會的關愛盡快轉化為更多的老人的『口福』?任重而道遠。
現狀
吃飯問題
難住空巢老人
日前,家住河東區靖江路常州裡社區的75歲老人楊俊林給本報寫信反映稱,由於兒女長期不在身邊,吃飯難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和老伴兒。『到最近的菜市場買菜都要走兩站地,家附近甚至沒有一家像樣的飯館或早點部。』老人說,他們老兩口的退休金都不算少,但由於行動不便,有時想靠花錢解決問題都不能如願,尤其是遇到極端天氣時煩惱更多,元旦期間的一場大雪更是讓老兩口在家裡被迫呆了五六天。
『在我們這個社區裡,和我們情況相似的老人還有很多,可有些4050人員天天沒活乾。』老人建議,政府部門能否想辦法組織一下,在家門口辦個社區食堂,這樣既能解決老人們的吃飯問題,還能促進再就業。
接到楊俊林老人的反映後,記者及時與河東區民政局、老齡委等部門取得了聯系。受上述部門的委托,常州道街辦事處工作人員當天即到老人家中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對於老人提出的建議,街道辦事處負責人表示會組織專門人員進行研究。
嘗試多種模式方便老人用餐
類似楊俊林老人的問題本報熱線多次接到。天津市統計局最新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本市人口年齡結構已屬於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社會:目前本市65歲及以上的常住人口為111.58萬人,這其中『單身老人』比重達34.05%。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楊俊林老人反映的情況在本市極為普遍。近年來,針對解決老年人的生活難題,本市相關部門根據老年人群體的不同對象、不同層次、不同需求,創造了多種居家養老服務方式和方法。其中,為了解決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吃飯難問題,在政府職能部門的關愛下,本市已陸續推出多個形式不同的『試點』進行探索。
8日中午11:30,記者在河東區二號橋街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看到,寬敞的餐廳內,6位老人正圍坐在餐桌前邊吃包子邊聊天。『王姐,再來碗稀飯!』聽到老大娘的招呼後,一位服務員迅速將稀飯端到老人面前。『挺好的,葷素搭配很適合我們老年人的口味,一個星期還能吃兩回餡,5塊錢一頓飯不算貴,6個包子一頓吃不完還能帶回家晚上吃,而且吃完飯還能上樓玩兒。』面對記者的詢問,這位69歲的秦大娘說,自從2008年1月這個『老年食堂』開辦以來,她便成了這裡的固定客戶。
操作間門口,4位服務員正將剛出鍋的熱包子放入保溫盒,准備前往因天氣原因不能前來就餐的老人家中。該『老年食堂』負責人介紹,作為河東區的試點單位,他們面向二號橋街轄區所有有午餐需求的老人開放,采取現場就餐和免費送餐上門兩種服務方式,提前一周確定就餐人數,老人們提前交的錢全部用於購買食材。目前固定『客戶』保持在30人左右。近日,由於天氣原因,服務員更多是選擇將午餐送到老人家中。
同樣是依托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輻射周邊街道、社區進行送餐服務的河西區福壽康配送中心也在進行積極探索。該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早在配送中心運行前,該服務中心就已根據需求,將登記注冊的200餘位老人的日常照料工作分派給了10餘名工作人員。據介紹,專門針對老年人開辦的配送中心自去年6月12日開業以來,固定『客戶』數量一直呈上昇態勢,目前已從最初的每天40人次上昇至100人次以上。用餐人數的上昇帶來運行平均成本的逐漸降低,根據不盈利原則,針對老年人飲食特點不斷改進的套餐也更顯物美價廉,每份6元的套餐已由當初的一葷、兩素、一湯發展為兩葷、一素、一湯。采訪中,河西區福壽康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對前景充滿希望:『按照生產設計規模,我們這個配送中心能同時滿足700位老人的用餐需求,而且隨著用餐老人越來越多,不僅菜品會越來越多樣化,而且價格也會隨之降低。』
此外記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10月就開始運行的和平區泰康家政服務公司配餐中心也在每天為150位左右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務,目前價格為每月270元。
除了依托居家養老中心緩解老年人吃飯難題,政府部門還充分利用轄區資源進行相關探索和實踐。河東區富民路街辦事處與當地部隊協商,建立了軍民共建老年食堂,每天吸引部分周邊老年人就餐或購買主食。目前,河東區有關部門正與一家臺商洽談建立大型配餐中心,預計將於春節後投入運營的配餐中心將以二號橋、中山門和富民路三個街區為中心向全區輻射,提供標准化的套餐配送服務,其中為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務被確定為該中心重點項目。
探索政府關愛如何化成『口福』
既然是探索和嘗試,就應該允許出現挫折甚至失敗。河西區一家社區與界內某飯店聯合推出的『夕陽紅老餐桌』曾一度紅火,就餐及訂餐的老人多達20餘位,但記者前日中午到現場看到『小飯桌』已大幅度萎縮,只剩寥寥數人。
近年來,為解決本市老年人的吃飯等難題,政府部門的重視有目共睹。然而客觀上說,多種模式的探索和嘗試只讓少部分的老人享受到了『陽光』。多年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河西區福壽康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分析認為,3至5年後,絕大多數『80後』的父母年齡都要超過60歲,因養老產生的矛盾將會更加突出,空巢老人的問題應進一步引起關注,好的經驗應得到大力推廣。(本報記者陳玉軍)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