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關主管部門近日出臺旨在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京辦事機構管理的紅頭文件,要求半年內撤銷數千家駐京辦,僅對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人民政府駐京辦事處等予以保留(1月24日《羊城晚報》)。
毋庸諱言,一些地方政府在北京設立辦事機構,履行『招待』和『跑部』是兩項主要職能——前者是指安排派出地來京的官員及有關人員吃喝住,後者是指針對一些部委的實權人物展開公關,以爭取從部委那裡『跑』到項目、批文、許可、配額、扶貧款、提拔指標等稀缺資源。這兩項『靈活性』很強、伸展空間很大的職能,進而被一些駐京辦發展成了『招待腐敗』和『跑部錢進』。由此,近年來駐京辦工作人員職務犯罪人數不斷攀昇,駐京辦主任甚至成了人所共知的一個『高危職業』,駐京辦機構也成了一個游走於法律邊緣的敏感曖昧的灰色地帶。
實際上,駐京辦的『跑部錢進』比『招待腐敗』問題更嚴重,後者主要涉及揮霍公款鋪張浪費,前者則可能涉及行賄犯罪。如國家審計署原審計長李金華所言,『有些駐京辦第一位的任務就是跑「部」,打探消息,看哪裡有錢和項目,然後寫報告、找關系,很多問題就此產生』。他對『跑部』之『跑』還有一個形象的解讀:『跑是一個足字旁,還有一個包,要帶著包去跑。誰跑得快,部委情況了解多,包裡帶得多,就可能多獲得一些撥付款……』同時,一部分『招待腐敗』本身也是由『跑部錢進』而引發的,因為無論是由駐京辦直接『跑部』,還是派出地官員來京『跑部』,駐京辦都需要搞好『招待工作』。那麼,如果把駐京辦一舉撤銷,其為人詬病的兩大問題是否就可以迎刃而解呢?
北京是一流的現代化大都市,有著超強的消費市場和『招待』能力,如果撤銷了駐京辦,地方官員來京玩樂或『跑部』需要的招待事項,不會受到實質性的影響,他們如果要繼續搞『招待腐敗』,並不會有什麼困難。至於『跑部錢進』的問題,在目前條件下,更不會因為撤銷了駐京辦而得到解決。因為,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佔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明顯下降,中央政府財政收入佔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上昇,地方政府用40%左右的財政收入支橕了70%左右的財政支出責任,使得一些地方政府紛紛向上級和中央財政伸手要錢。1999年以來,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財政投入逐年增加,但轉移支付的程序往往並不規范,無形中給地方設置了『運作』的空間,各地乃將駐京辦作為前哨據點,通過駐京辦向中央部委爭取資金、爭奪項目,展開『跑部錢進』競賽。
駐京辦的『跑部錢進』腐敗難以遏制,其原因正在於此。只要『跑部』的空間和動力繼續存在,即便取消了駐京辦,也可能有別的什麼機構或渠道取而代之。比如,按照有關主管部門的要求,省級或副省級政府的駐京辦將予以保留,那些被撤銷的市縣級政府駐京辦的功能,會不會被轉移到保留下來的駐京辦身上去呢?
撤銷駐京辦易,遏制地方政府『跑部錢進』難。當下之計,必須進一步加快行政體制改革,協調中央和地方的事權財權,從法律上嚴格規范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實現中央與地方的權責平衡,纔能不斷縮減地方『跑部』的空間,弱化地方『跑部』的動力,最終使地方駐京辦失去存在的必要而趨於消亡。(潘洪其)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