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以下為2010年2月8日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文字實錄:
教育改革:要讓人民看到希望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就在最近一段時間,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在中南海連續召開了五次座談會,所有的主題都是一個,就是教育,而主持者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播放短片)
盧金玲(學生家長):
總理聽得很認真,時常地點頭,完了結合孩子的成長,講得很好。就跟聊天似的,一點都不緊張,說話挺放松的,真是敞開心扉了。
解說:
上周六,來自北京東昇鄉的盧金玲受邀參加了一次特殊的座談會,地點中南海,而與她面對面交流的人則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盧金玲:
總理聽得都是很認真的,而且也是在每一點都在記,有時候總理當時就給解答,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解說:
盧金玲參會的身份是學生家長,與她同行的有研究生、大學師范生、中學生、農民工、農民以及北京市民。這場由溫總理主持召開的教育座談會,是圍繞著人們關注的,還正在制定中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讓學生和家長代表們對教育提出意見和建議。
引人注意的是,像這樣關注教育的座談會已經是從1月11日到2月6日第五次舉辦了,並且每一次都是溫家寶總理親自主持召開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五個半天的時間,密集的教育座談會,其重視程度不言而喻,而五次座談會主題各有不同。
1月11日第一次座談會,以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為主題;四天後召開的第二次座談會鎖定職業教育;2月4日,探討基礎教育;隨後召開的是教育管理體制座談會,請來的則是一些教育管理系統負責人;而上周六召開的座談會,則是首次把學生和家長代表請進中南海,與總理面對面。
縱觀五次座談會,內容涵蓋了各級教育,而受邀之人也包括了學校、家長、學生,也包括了家長代表,而他們的意見將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供參考。2008年8月底,我國啟動面向202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制定工作,並成立了由溫家寶總理任組長的領導小組。
對此,溫家寶總理曾經表示,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本屆政府必須著力做好的一件大事。一年多以來,已經數十次譯稿,形成了綱要初稿。之所以如此重視溫家寶總理在第五次座談會上的講話影響是最好的解釋『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發展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也是每個家庭和學生關心的大事』。
《第一財經日報》今天就在A3版發表文章,標題引用了溫家寶總理在座談會上的話『教改要讓人民看到希望』。教育一度與住房、醫療並列齊名,被公眾戲稱為『壓在人們頭上的新三座大山』。在醫改終於破局的時刻,對教育改革的期待已經日益強烈。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纔?』還記得錢學森老人在病榻上時曾多次向前來探望病情的溫家寶總理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在物質極大繁榮的時代,『錢學森之問』問出了教育之惑,如今在大步向前的教育改革之路上,人們期盼著能看到更多的信心與希望。
主持人:
今天我們演播室特別請到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程方平先生。
程先生第一個問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五次由總理主持召開這樣一個教育的研討會,討論的是一個關於未來12年教育中長期的發展綱要,釋放出來的信號是什麼?因為它的密度是如此頻繁。
程方平(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我個人理解,首先是說明我們在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教育的問題也是迫在眉睫了。一個是教育本身發展需要我們來探討制定相關的規劃。再有就是從老百姓的願望,從教育本身的發展,它也急迫地像一個新的規劃給大家帶來希望,給大家帶來改革的方向。
主持人:
您剛纔說的急迫,因為我們每個家庭都會面對一個教育問題,這種『急』我們看也體現在溫總理的講話裡面,因為他在前不久有一段講話,他說『教育質量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教育體制亟待改革』。一連用了三個亟待,就是從溫家寶總理嘴裡說出來這種急,它背後又是一種什麼意含?
程方平:
我覺得首先就是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作為國務院的總理,他在推進中國發展過程當中,看到了人纔的重要,看到了人力資源素質的這種重要性,所以纔極力推進教育方面的改革。我們現在的社會發展到了今天國際競爭,國內諸多的問題都在人纔方面、人的素質方面表現出來。這個問題如果不抓緊解決,我們很多教育問題越積越深,就會給國家帶來一些深層的安全隱患。
主持人:
跟我們的所處的現實的背景有沒有關系,因為我們現在反復強調,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跟這個背景有關系嗎?
程方平:
跟這個背景,我覺得是有密切關系的。比如溫總理在去年年初的一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一個講話當中,他在教育重大問題的第二個問題,特別提到了一個方面,就是農村教育。農村教育在過去都涵蓋在各大中幼裡面,但是他這回提出來,一個就是我們過去的發展方向是城鎮化,都是城市的發展,而農村的發展相對來講是一個弱勢方面。而在十七大報告裡面提到了發展新農村,城鄉和諧,這個也是在調整一種發展方式,那麼跟它相應的農村教育,它跟城市教育和偏重學術的教育,它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在這些方面的一些調整,我覺得都是跟國家發展的總體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主持人:
剛纔我們也引用了溫總理的一句話『教改要讓人民看到希望』,當這樣的一份引導未來的十來年的中長期的綱要擺在人們面前的時候,雖然現在征求意見,普通的人民群眾能不能從中看到自己迫切認為需要解決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從中看到希望?
程方平:
這次中長期規劃因為它涉及了很多方面,在每一個方面,都根據調查研究,抓住了一些重點問題,這些重點問題的解決,可能會使各大中小學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所改善。但是中長期教育規劃跟教育的政策法規還不完全一樣,它是在我們未來的3年到12年之間,我們各類教育發展的一些具體的目標,由於這些方向確定了,可能會在體制改革、法制建設,包括教育質量的提高以及教育公平等方面可能會有一系列更具體的措施,而這一些措施可能就是我們廣大的民眾特別期望看到的。
主持人:
因為您是研究教育方面的學者,當您去看,並且解讀這份《發展綱要》的時候,可能會從更加專業的角度去解讀。您幫助我們普通老百姓分析一下,就是從這份《教育發展規劃綱要》裡面,我們能受的最大的益是什麼?
程方平:
首先,我們講到在溫家寶總理他的一些講話中,特別提到了『保證國民最基本教育權的主要是我們的義務教育』。過去我們的義務教育由於經濟發展,還有制度的一些問題,我們的義務教育做得不夠均衡。過去大家認為是經濟上的問題,現在我們經濟發展了,我們發現它還存在問題,而且有一些老百姓感覺比較著急的,就是我們的擇校,包括我們的教育發展不均衡這些問題,這次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大家來討論,來想辦法去解決,也作為一個改革的目標,我覺得這就很好。
主持人:
當我們看這個《綱要》的時候,從2008年底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了,現在還在征求意見,從短片裡面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幾十次一起搞,他這麼做的做目的是什麼,是希望讓方方面面都能夠滿意嗎?
程方平:
我覺得這也跟過去的方式不一樣。過去我們行政部門商量完了就推出來,這次我覺得一方面是在制定的過程當中就廣泛地征求意見,因為據我了解也通過了很多渠道,包括媒體、網絡在征求意見,我覺得這個就是一種民主參與的。就是制定出來的東西,不僅代表了行政意志,也代表了大家的一些願望。這就是說我們規劃跟我們的法制都在向民主化的方向走。我覺得一個規劃,要是得到更多的人認同,它的發展就會減少很多阻力,能夠更好地去實行。
主持人:
關於這樣一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規劃綱要》,顯然公眾是寄予厚望的,但是這樣一個中長期的綱要,到底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我們的節目稍後討論。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