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小姚老家在鄰省安徽農村,距離杭州也就4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但從他踏上杭州的那一天起,每個春節都在單位度過,這一過,就是14年。
小姚在杭州一家新聞單位的收發室工作。每天,他要分發近千份報紙雜志,信件包裹,還要燒一鍋爐的開水。天還沒亮,小姚就到單位的鍋爐間,准備單位一天的飲用開水。燒鍋爐間隙,他就翻看當天剛送到的報紙,找出單位裡記者采寫的文章,一一發短信告訴他們。日復一日,十幾年來從未間斷。小姚因此被單位的記者稱為『報喜鳥』。
虎年春節,小姚依舊在單位過。『安徽老家還有老母親,快80歲了,但是,這麼多的報紙信件要發,我怎麼能離開呢?』小姚說:『每年過年,我就給老母親寄錢表達心意。』
小姚原來在安徽老家種地。後來跟師傅出來打工,先到蘇州,再到杭州,先做泥工,後來經人介紹,來到現在這個單位的傳達室,開始做臨時工。『我剛到杭州時,每個月的工資只有500元,現在每月有2000多元,還有福利,也辦了醫保和養老保險等。我很知足了。』淳朴的小姚感動地對記者說。
小姚對他現在生活的城市和周邊的人充滿感恩。他告訴記者,『十多年前,別家孩子讀書是哪個學校好選哪個,我是哪個學校便宜選哪個,附近的學校要5000元贊助費,我就選了遠的那一家,只要2000元。』
小姚的妻子身體不太好,就在這家單位宿捨的傳達室工作,宿捨傳達室也是他們一家3口在杭州的家。女兒姚姚是小姚的驕傲,特別懂事,成績也很好,從小學四年級開始,一直當班長,還被評為杭州市的『三好學生』。『剛來時,孩子上學很難,後來政府很關心我們這些外來務工者,出臺了很多政策,跟城市裡的孩子就沒什麼差別了。女兒讀高中時,政府還每年給1500元的獎勵。現在她讀大一了,我們一家都很好,都很好!』小姚一口氣說了兩個『都很好』,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小姚告訴記者說,『聽到電視在播「過年啦」,我還是會忍不住想家。但這裡的人很好,經常有人來給我們送年貨,有的還拉我們一家去吃年夜飯。』小姚扳指一一道出幫助過他的人。
14年來,小姚一家在杭州這個原本陌生的城市站住了腳,紮下了根。他很少說起經歷過的艱辛,常常提起的是感謝和感恩。小姚非常珍惜他現在的工作,『如果不出來打工,如果不來到這個單位,我一家的生活一定不會像現在這麼好。我很知足,很感謝單位,感謝周邊的人。』小姚一再說。他問記者:『你說我現在是不是真的是杭州人了?是不是真的是這個單位的人了?』小姚篤信,他的女兒一定會過得更好。前幾天,單位評選先進,小姚全票當選。披紅掛綠的小姚走上領獎臺,深深地給大家鞠了一躬,大聲地說:『謝謝單位,謝謝大家。』
這個時候,有些人纔知道,小姚的大名叫姚傑勝。
過完年,小姚就48歲,快變老姚了。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