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溫家舊宅達摩庵前胡同9號外景。(注:圖片拍攝於2003年)

溫家舊宅今天擁擠的小院。(注:圖片拍攝於2003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月27日下午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的聯合專訪時,有網友問溫總理,2009年房價漲得有些離譜,2010年高房價的問題會緩解嗎?
溫家寶表示,群眾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我也知道所謂『蝸居』的滋味。因為我從小學到離開家的時候,全家五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住房。當然,時代不同了,我們應當按現在的條件來改善群眾的住房。其實,如果說改革開放30年來,城鄉居民的住房都有相當的改善,大概是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增長了5倍,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增長了3倍。
溫總理訪談中提到的全家曾『蝸居』的房子,在《人民日報》記者陳傑發表的《溫家寶,從一條小巷走出的大國總理》(發表於2003年3月16日)一文中有詳細的圖文記述。
全文如下:
一、小巷裡的舊居
溫家寶,天津市人。溫家世居今天津市北辰區宜興埠,後遷入城內。
『你找溫家寶的家?』記者在天津市舊城南開區尋找溫家寶中小學時代居住的房子。狹窄的達摩庵前胡同,拐角雜貨鋪的一位大嬸指給記者,『那就是,他前幾年回家時,我見過他』。親切的口氣像講鄰居家的大哥。
達摩庵,『文化大革命』前香火繚繞的尼姑庵。溫家寶曾居住的是達摩庵前胡同9號院,推開年代較遠的院門,面前是十分擁擠的小院,左側翻修後房子就是溫家寶過去的家。房屋的新主人劉志傑大爺、劉玉英大娘老兩口,原住9號院對門,七八年前買下溫家的老房。溫家寶兄妹三人,他為長子,與父母一家5口居住在不足21平方米的兩間平房,上大學前就在這裡成長度過。鄰居們說,溫家寶的父母分別是中小學老師,帶著三個孩子,家境很不寬裕,居室的『洋灰』地面坑坑窪窪,沒有什麼像樣的家具,非常簡朴。老鄰居敬重溫家書香門第,至今稱溫家寶的父親為『溫先生』。在他們的印象中,溫家寶很聰明,功課很好,做事穩穩當當。人們記得,他與小伙伴一起卸下院門當乒乓球臺。母親上班把房門鑰匙留在鄰居家,溫家寶放學去取,『劉娘,我媽把鑰匙放您這了?』言猶在耳。
溫家寶到中央工作後曾幾次回到這條胡同,看望父母,走訪老鄰長輩,親親熱熱拉家常,在眾人眼中,他還是隔壁的孩子,沒有一點官架子。有時,溫家寶的母親炸好面醬,托跑運輸的鄰居帶到北京。
徘徊在這條有些破舊的胡同,站在溫家老屋的原址,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總理就是從這裡走出的,讓人感到與歷史貼得這麼近,『平民情結』一定植根在他的胸中,他時刻惦念像兒時鄰居一樣中國千千萬萬普通的百姓,與他們共同創造幸福生活。
二、獨有的名校
溫家寶住在天津舊城,上的鼓樓西小學,在原址已不存在。徒步穿過大水溝街、南馬路、西南角、四馬路,就到了他度過6年美好時光的南開中學。從1954年至1960年,這是他上學常走的路線。
南開中學是南開系列學校(大、中、小學、女中)的發祥地。創辦人嚴范孫、張伯苓1904年將舊學塾改建新學堂,歷經99年的風雲。周恩來1913年至1917年在此讀書。一所中學培養出兩位新中國的總理,中國僅有。
南開中學首任校長張伯苓任職46年,倡導教育救國,締造了南開精神。南開中學訓練學生注重5個方面:一、重視體育。『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體德兼進,體與育並重;二、提倡科學;三、團體組織。訓練學生做事能力、服務精神;四、道德訓練。特別注重於人格教育;五、培養救國力量。學生在求學時代,必須充分准備救國能力。五項訓練歸結為『公能』二字,即『培養學生愛國愛群之公德』和『服務社會之能力』,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作為南開校訓。用今人的闡釋,南開精神就是『愛國、樂群,敬業,崇尚科學,追求發展。』南開中學現任校長、也是歷史上的第六任校長康岫岩說,濃厚的愛國、樂群、敬業的公德價值觀氛圍,強烈的崇尚科學、追求發展、服務社會的責任感,這就是南開中學的特色,以此鍛造學校的人文精神。
南開的校色特選青蓮紫色,寓意學子出污泥而不染,氣質高潔。至今,在南開中學的教學樓門口懸掛著創始人嚴范孫為學生制定的『容止格言』:『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在南開的人文精神熏陶下,在天津以及抗戰期間遷址重慶,一批批優秀的學子、可敬的師長走出校園,成為社會的棟梁和中堅,為中華民族和人類文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南開中學近百年的歷史培養新中國的總理2人:周恩來(1917屆,下同屆別)、溫家寶(1960);副總理1人:鄒家華(1941);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4人:林楓(1930)、吳階平(1932)、鄒家華(1941)、周光召(1947);全國政協副主席5人:屈武(1922)、王昆侖(1923師范班)、孫孚凌(1938)、萬國權(1938)、朱光亞(1941);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央研究院正副院長6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央研究院院士,外籍院士和國外的院士55人。還有許許多多黨政乾部、文學藝術家、科學技術專家、教育專家,可謂星光璀璨。
從『五四』時期到抗美援朝,馬駿等25名南開中學校友成為革命烈士。
南開中學在近代以來的中國教育史上光輝絢麗,風景獨有。
三、精神的光芒
溫家寶1984年寫過一篇文章《南開精神永放光芒》,敘說他在南開六年的生活,『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裡,南開精神一直鼓舞著我在工作和生活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他寫道:『南開精神首先是革命精神。南開中學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我戴紅領巾的時候,我就從校長、老師那裡了解到敬愛的周總理早年在南開的革命活動,知道馬駿等許多革命先烈的事跡,為母校曾經培育過這樣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而感到自豪。解放以後,在黨的領導下,南開中學是十分重視德育的。學校的共青團組織充分發揮了團結、教育青年的作用,在青年學生中有很高的威信。我清楚地記得,在中學學習期間,我們許多同學不僅努力學習文化知識,而且重視學習馬列和毛主席著作,關心時事政治,追求進步。可以說,中學時期是我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革命人生觀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在南開中學所接受的思想教肓,為以後參加革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南開精神是嚴謹的治學和刻苦的學習精神。南開的教學質量—直是比較高的。南開中學有很多具有淵博學識和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也有不少解放後培養的又紅又專的中青年教師。他們那種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和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南開中學的學生學習是很努力的,學校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南開中學不僅給我們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而且培養了我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知識和技能至今在工作崗位上都還離不開。
南開精神是朝氣蓬勃的精神。南開中學的課餘生活是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學校非常重視體育。田徑、掂球、棒球、火棒操等體育活動開展得很普遍,常常在全市中學比賽中名列前茅。在團組織和學生會的領導下,學校有各種科技、文藝社團,如航模社、話劇隊、合唱團等。周末有社團活動,學期有匯報演出。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增強體魄,豐富知識,活躍生活,陶冶情操。現在想起來、還使人歡欣,讓人振奮。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校對我的培養教育是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四、赤子的情懷
溫家寶對母校懷有眷眷的赤子情懷,關注著學校的每一步建設和發展。
矗立在校園內,溫家寶參與、南開校友1999年捐贈母校的座鍾『情系南開』,座鍾樹碑署名,『溫家寶』位列第三排右數第五個;正像他所要求,名字不要靠前;當時,他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在所有署名者中職務最高。
1994年春,他為母校題詞『南開永遠年青』,現懸掛在教學實驗樓二樓的一側,激勵著在校的學子們。
從1990年至今,溫家寶三次回過母校,靜悄悄地,既沒有驚動地方領導,也沒有驚動學校領導,有時是值班門衛師傅陪同,他對母校、授課的老師感情這樣深,對外又是這樣『低調』,令人們非常感動。他的同學們說,越是這樣『低調』,越說明他與人民心貼心!
他的同學李溥回憶起他三次回母校的情形:
1990年10月2日下午兩點多鍾,溫家寶徒步沿著當年上學時的路線前往母校來到傳達室。他微笑著和藹地對值班的邊大爺說:『我是南開校友,叫溫家寶。我想進學校看看。』邊大爺一聽名字,再—看眼前這位身穿深蘭色中山服的溫和的中年人,確實就是電視新聞節目裡常看到的溫家寶,他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忙說:『快請進。』他想到人家是中央領導,心情不覺有些緊張。殊不知,此次溫家寶只是以—位普通校友身份來的。他握手謝過邊大爺。
溫家寶首先拜謁周總理銅像,並幸福地回憶起1957年5月4日,周總理從北京給正在舉行『紅五月青年大聯歡』的南開中學母校同學們來信時的難忘情景。當他看到眼前那熟悉而親切的中樓、東樓、范孫樓、北樓,那綠色的長廊,那西後院操場,那五排灰磚平房宿捨和那巍巍的大禮堂後,一下子自己在這裡生活、學習的情景,一幕幕清晰地展現在面前。
這時,正在校內值班的人事乾部王德華同志以及當時也在校內的王志剛、封毓中老師得知溫家寶到母校,請他到黨總支屋內稍事休息。溫家寶詢問了學校教育經費情況,又一一詢問當年上學時老師們的情況。當聽說這些老師絕大部分已離、退休了,便一再拜托在場的同志,一定代他向老師問好!
三點十分,從中樓出米,溫家寶參觀校內的『周恩來同志青少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然後,來到范孫樓,在一樓嚴范孫的半身漢白玉雕像前合影留念。走出樓來,又在周總理題寫的『我是愛南開的』匾額下合影留念。三點五十分,來到學校大門口,溫家寶高興地與在場的校工邊、賈二位師傅及老師們合影留念,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了母校。
1997年10月2日午後,溫家寶與家人靜悄悄地來到母校。
2002年9月26日晚l0時許,一輛中旅車開進校內,停在范孫樓北側,身著深色夾克衫的溫家寶從車內走出來,對學校值夜班的人員說:『我畢業四十多年了,今天來校園裡看看,不要打電話,驚擾別人。』溫家寶等人從含英樓西口進入上到二樓,這時同學剛下晚自習陸續回到宿捨,當溫家寶來到204室時,高一2班的三位同學見到溫家寶,立刻起立鼓掌歡迎,溫家寶連說:『坐,坐,坐。』招手讓同學們坐下,他就勢在臨近門口的—把椅子上坐下,與同學們親切交談,微笑著問:『一屋住幾個人呀?』『住八個。』同學們答道。溫家寶說:『我上南開時,都住的是平房。那時我也住在204室,所以對204室有特殊的感情。』溫家寶問其中一個同學:『你從哪來呀?』答:『從張家口來的,他是河北、山東省的。』他又問另外的同學:『你們呢?』『我從承德來。』還有的說自己來自秦皇島、邢臺等地,溫家寶聽後說:『好呀,南開大有發展了,四面八方的纔子都到南開來了。你們—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時間大約過了5分鍾,此時是晚上10時10分左右,溫家寶問同學們:『晚上幾點熄燈?』當聽說10點半熄燈時,說道:『好了,我就不打攪大家了。』
離開宿捨樓後,他在校園內走走看看,值班的翟師傅陪著他,他關切地詢問當年的教師身體情況,又請在場的學校工作人員轉達他對校長康岫岩的問候。
此次溫家寶回母校,原想在校外二緯路與四馬路交口步行到學校。後經警衛人員勸阻,纔乘車進入校園。
聽說溫家寶的本意,南開的師生無不為之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