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又到了學雷鋒日。
學雷鋒的口號仍然很響,但實效與口號響亮度相比仍有差距。『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早在多年前就成為順口溜。連每年學雷鋒主體的學生,對這位『叔叔』也挺陌生的。曾有報道說,記者在鄭州街頭調查100名小學生,近五成不知道雷鋒的故事,有些學生還以為記者在打聽某人,一臉茫然地說:『我不認識他,你還是再問問別人吧。』中新社一篇報道稱,有記者隨機調查,發現近六成學生不知雷鋒是何許人。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是紅軍戰士,還有的竟說是工作認真的售貨員。
把過了街的老太太再扶回來重過一遍、免費修車理發出診擦護欄,如果年年只有這些東西,『學雷鋒』就難怪成為一種形象工程了。把雷鋒高高地供在上面,成為不食人間煙火的『真人』,那麼向雷鋒學習就勢必會流為形式。
所以雷鋒一定要走下來,走進時代中,走進普通人生活中。昨天《法制晚報》報道,『時尚女孩兒最愛的紅色高幫帆布鞋上,卻寫著『雷鋒』兩字、畫著雷鋒像……隨著3月5日學雷鋒日臨近,記者發現,在北京什剎海煙袋斜街,帶有雷鋒元素的文化貨品擺上貨架、櫥窗的顯眼位置』。一位店主說,『無論是時尚的新產品,還是經典懷舊的老物件,只要沾了雷鋒的光都受歡迎,並頗受顧客青睞。』
這給了我們啟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雷鋒其實可以成為一種高品位的『時尚元素』,未必不能把他『產業化』。借助現代商品社會的力量,把雷鋒的精神和現代的商業社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推動雷鋒形象和精神內涵的普及,效果恐怕比每年為做好事而做好事要好吧。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