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發布會主持人王勝洪]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本次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圍繞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就如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本次記者會的主題就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們邀請了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先生和四位全國政協委員與記者見面,現在我做一個介紹。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厲無畏先生,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先生,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先生,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鄭新立先生,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億利資源集團董事會主席王文彪先生。現在歡迎各位記者提問,提問時請通報您所在的新聞機構的名稱。 [ 2010-03-06 15:03:37 ]
[中央電視臺和中國網絡電視臺記者]近年來,由『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的呼聲越來越高了,請問厲無畏副主席,您覺得這一字之變意味著什麼樣的含義?在我國走出全球金融危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發展創意產業有怎樣的意義?我們又應該走一條怎樣的路徑?謝謝。 [ 2010-03-06 15:04:42 ]
[厲無畏]我想,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它本身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內容,它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通過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這兩大動力,來推進我們的產業昇級,使我們的制造業能夠有產品的創新,同時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降低它的消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 2010-03-06 15:06:11 ]
[厲無畏]在這當中,創意產業應該說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就創意產業這一塊做一個簡要的說明。因為創意產業是我們開發人類的創造力,解放生產力,又是提昇產業競爭力和增強國家軟實力的一個有效手段,它強調的是創新和創意,同時它也強調要把技術、產品、市場和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推進產業的創新。在這當中,它可以為我們提供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或者服務,這樣就有效促進了內需,可以滿足我們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這就促進了我們的內需。 [ 2010-03-06 15:08:00 ]
[厲無畏]而更重要的,創意產業可以融入到其他產業去,推動其他產業的創新,來提昇其他產業的附加值,這樣就帶動了整個經濟的創新,所以,加快創意產業的發展,也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另外在這當中,我還要提一下,創意產業附加值高,消耗資源比較少,對環境污染破壞也比較小的產業,所以它是一個綠色產業。 [ 2010-03-06 15:09:51 ]
[厲無畏]從我們國家當前的情況來看,創意產業取得了飛快發展。在2009年,我國整個經濟增長是8.7%,創意產業的增長率超過了17%,它為我們的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 2010-03-06 15:10:58 ]
[厲無畏]但是,現在把它作為一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支柱產業來看,除了在一些大城市裡它已經發展得很好,總體來說,它的比重還不是很大,在全國來講,很多地區的比重還不是很大。所以,如果我們要進一步加快創意產業的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話,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我想,在這裡我想強調幾個方面。 [ 2010-03-06 15:11:59 ]
[厲無畏]第一,要轉變觀念,要突破行業的界限。推進文化創意,進行跨界融合。從創意產業的發展來看,我把它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它是在產業層面上發展,也就是說,在文化產業或者某個產業的增長怎麼樣;第二階段就跨界了,推動整個經濟的創新,這個時候我們就說它到了經濟階段。第三階段是推動社會的前進,包括人的素質的提高,這就使創意社會、創意城市就興起了。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從產業層面推動發展到經濟層面和社會層面上去。 [ 2010-03-06 15:12:57 ]
[厲無畏]第二,我們要做好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和管理。我們在每一個地方,在發展創意產業的時候,必須要結合本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蘊,同時要結合產業基礎,來制定我們發展的規劃。要聚焦一些重點的產業,不能樣樣都搞。聚焦重點產業,創造一些好的品牌,這樣纔對發展有利。 [ 2010-03-06 15:14:30 ]
[厲無畏]第三,我們作為政府來講,要不斷地完善服務。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特別需要政府在提供信息服務、諮詢服務、融資等方面的扶持。因為大量從事創意產業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扶植它向成長的階段發展,就需要有這些方面的投入,還有公共技術的服務和知識產權的服務。 [ 2010-03-06 15:16:48 ]
[厲無畏]第四,需要加強非營利組織的作用。從世界發展來看,非營利組織對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它有利於協助政府來整合社會的資源,同時包括教育、培訓等等這些方面,它都是屬於非營利機構,所以對於人纔的培養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 2010-03-06 15:17:07 ]
[厲無畏]第五,我們還要營造一個寬松的文化氛圍。我們在文化創意上要有創新的話,必須要有一個寬松的文化氛圍,還要有多元文化的交融。只有多元文化的交流,纔能更帶動創新。所以,這五個方面做好了,創意產業一定能夠對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帶來新的進展。謝謝。 [ 2010-03-06 15:18:07 ]
[科技日報記者]我的問題是提給徐冠華院士的。我們都知道,近幾年來,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據統計2008年我國SCI論文數量超過10萬篇,我國的全球專利超過了六千件,與此同時,大家也感覺到,我國的原始創新包括核心技術方面還很缺乏,科技競爭力和發達國家比起來還是差距很大,請問徐委員,您是怎樣看待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另外,科技怎樣纔能更好地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起到支柱作用?謝謝。 [ 2010-03-06 15:18:31 ]
[徐冠華]謝謝你的問題。我想,如果把兩個問題都提出來,我可能要佔太多的時間,所以我首先重點回答第一個問題。 [ 2010-03-06 15:19:01 ]
[徐冠華]正像你所講的,在過去這些年,中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像你說的,國際入選的科學技術論文總數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位,申請全球專利的國際申請量已經超過了六千件,也是居世界第六位。而且還有其他一些數據,比如研究經費佔GDP的比例,像科技人員的從業數,科技論文的引用數,還有世界頂尖的刊物刊登的中國科學家論文的數目等等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長。但是確實也像你說的,我們現在科學技術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並沒有像論文數這些標志的那樣居於世界前列。我想,要對我們國家的研究成果做一下分析,我的感覺,還有幾個方面有待於我們改進,有待於提高。 [ 2010-03-06 15:20:09 ]
[徐冠華]第一方面的問題,我們技術導向的科技成果比較多,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比較少。我們研發的一些技術,雖然可能技術指標很先進,但是它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並不強,比如它的成本很高,賣不出去,再比如,可能做出來了樣機,但是不能形成產業化的生產,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 2010-03-06 15:20:38 ]
[徐冠華]第二方面的問題,我們模仿、跟蹤的成果比較多,原始性創新的成果比較少。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我們專利數目不少,增加得很快,但是核心專利比較少。如果我們沒有核心專利,我們就很難越過大公司,在一些重要產品上所設置的專利壁壘,成果雖然有了,但是進入不了市場。 [ 2010-03-06 15:20:54 ]
[徐冠華]第三方面的問題,我感覺,我們『短、平、快』的成果比較多,但是反映長期科學積累的成果比較少。我們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和西方比,我們的時間還短,科學還要在於積累,但是現在我感覺我們有的同志還缺少『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比較過分地注意論文的數量,注意專利的數量。 [ 2010-03-06 15:21:14 ]
[徐冠華]當然,我覺得我們的科學家是很好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為我們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做了長期的努力,所以我們今天應該說我們的科學技術成果對國家的科技發展、對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做了越來越大的貢獻。為什麼我們還存在著這些問題?核心是我們政府政策怎麼樣更好地引導。黨中央、國務院對於發揮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非常重視,引導制定了《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現在又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我想有些問題是非常明確了。 [ 2010-03-06 15:22:25 ]
[徐冠華]我認為,要解決上面我談的這些問題,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有幾點是需要特別強調的:第一,要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我們有些成果為什麼市場上用不了?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研究人員自己關在房子裡做研究,很容易產生單純的技術導向。企業更知道市場的需求,更了解哪些是有競爭力的,我想如果有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機制,有了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那麼研究成果就可以在市場上獲得更有力支橕。所以我國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要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五大體系的核心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體系。 [ 2010-03-06 15:23:57 ]
[徐冠華]當然,我們現在企業的創新能力不足,而且即使將來企業的創新能力足,也要發揮產學研結合的優勢。因為高等院校也好、科研機構也好,有大量的科研儲備,在以企業為主體的框架下,就可以把大學、研究院所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 [ 2010-03-06 15:24:46 ]
[徐冠華]第二,一定要下決心破除利益格局的障礙,繼續推進科技評價和科技獎勵制度的改革。可以這樣講,評價和獎勵是科技活動的一個指揮棒,只有解決了指揮棒的問題,我們纔能夠真正克服當前存在的一些學術浮躁的現象,纔能夠營造有利於原始性創新以及引進消化吸收創新、集成創新的一個寬松的環境,也只有這樣,纔能夠取得重大的科學技術的突破。 [ 2010-03-06 15:25:47 ]
[徐冠華]第三,我們要大力地繼續倡導學術開放和平等。大家都知道,當代的重大發明和科學技術的突破,都是基於不同學科的交叉,絕大多數新的產品都是學術交叉綜合的結果。我們現在單科的研究體制必須要有進一步突破。我到國外去看到這些科學家,不同門類的科學家,借每周一次午餐會的機會研討。討論之熱烈、深入讓我非常驚訝,也深受啟發。我覺得建立這種開放的機制,對於新的科學技術的突破是非常重要的。 [ 2010-03-06 15:26:56 ]
[徐冠華]另外,還有很重要的是倡導學術民主、學術平等。要讓有作為的、有創造的青年人敢於挑戰權威,因為科學的突破往往是對前人的或者全面否定,更多的是部分否定。但是要否定,就要有勇氣、有氛圍,敢於挑戰權威,這樣纔能讓我們的國家出新的成果、出好的成果。我就談這麼多,有時間我再回答你第二個問題。謝謝。 [ 2010-03-06 15:28:24 ]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