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來尋找我的親生父母。』李文元臉上的神情焦急而凝重。
這個40歲的漢子小心翼翼地從懷中拿出出生證明、字據和兩張兒時的照片,『不知他們是否還在人世,我很想見他們,請你們多幫忙。』
牽掛多年決心尋親
『我家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我從小到大都不知道自己是被領養的。』李文元的養父母都是工人,由於不能生育,他們四十幾歲纔抱養了剛出生幾天的李文元。
夫妻倆對李文元視如己出,格外疼愛。所以,當李文元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世時纔更難以承受。
看著李文元一天天長大成人,養父母既欣慰又心疼。欣慰的是李文元既聰明又懂事,心疼的是這個孩子一直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李文元結婚後不久,養父母終於決定把抱養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他。
『當時我心裡很不好受,覺得像一場玩笑。』李文元回憶說,『那時我就想去找親生父母,看看他們的樣子,現在的生活如何。』
李文元聽鄰居說,在他小時候親生父母曾來看過他,但是被養父母拒絕了。對於養父母的苦心和無奈,李文元很理解,『他們並沒有為難我,最後還是告訴了我實情,我很感謝他們。』
『養育之恩無以為報。』壓抑著那份尋找親生父母的迫切願望,李文元陪在養父母身邊,盡心盡力地伺候老人,直到養父母相繼去世。那份壓抑在內心深處長達18年之久的牽掛,讓李文元終於下定決心尋親。
血濃於水想盡孝心
『這兩年我也找過,但天津變化太大了,所以我希望借助媒體的力量,圓我的尋親夢。』
李文元手上有兩張出生證明,一份是養父母在給他落戶時辦的,上面寫著『1970年8月3日第一醫院』,另一份是親生父母在他出生時辦的出生證明,上面依稀可見『6月22日第一醫院』的字樣。
李文元是養父通過同事找中間人介紹抱養的,再加上之後沒有任何聯系,線索很少。『我只知道親生母親的名字叫王秀華,以前住在河北區小樹林。中間人是第一醫院的婦產科大夫。』
李文元從養父母那兒得知,親生父母當時家庭比較困難,把他送給別人領養實屬無奈。
『現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經17歲了,為人父後,我更加感覺到血濃於水的親情。』家人的大力支持,讓李文元堅定了尋親的決心,『我只想在老人有生之年,盡一份孝心。』(新報記者勞韻霏任桐實習生王靜月)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