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長周強在接受廣播媒體聯合專訪時表示,他平常經常聽廣播,在團中央是做青少年工作,所以同『小喇叭』這個節目聯系非常多。因為小喇叭在中國家喻戶曉,影響了幾代人。(3月10日中廣網)
『小朋友,小喇叭開始廣播啦!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相信每一個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出生的人,都會對這段熟悉的聲音難以忘懷。就是這段脆亮的童聲和歡快的喇叭聲,從1956年9月開始,整整伴隨了三代兒童的成長。然而,在擁有近四億未成年人的中國,兒童廣播卻在『童媒』的盛世汪洋中沈沒。現如今,對於很多資深聽眾來說,『小喇叭』並如同老照片般定格在了『那個年代』,再也沒有能夠突破時光的封鎖。
『小喇叭』的沈沒命運,可謂是我國廣播傳媒在電視和網絡的夾擊中成為往事的一個縮影。原因何在?有人說,是『電視戰勝電臺、畫面戰勝聲音』的必然。想來有一定道理,在『小喇叭』那時候,人們所能接觸到的大眾傳媒,除了報紙之外就只有廣播。而對於識字不多的兒童來說,廣播當然成為他們接觸外部世界最重要的窗口。然而,我們反觀美國BBC等廣播電臺,卻是風生水起。同樣是廣播,命運卻為何如此迥異?
在筆者看來,最根本的,還在於廣播在與時俱進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拿『小喇叭』來說,當初聽眾定位是學齡前兒童,但童心大家都有,可以一直維持到60歲。但是幼稚不會。人都成長了,廣播不成長。然而,現在兒童廣播卻真的很幼稚,缺乏吸引力。出路何在?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湖南傳媒。縱觀中國電視近20年的歷程,沒有一個電視界的轟動不是由湖南廣電創造。『快樂大本營』現象、『超級女聲現象』、『大長今』現象,這一連串讓人目不暇接的盛事讓中國其他的電視集團眼紅的一塌胡涂,就算是央視也不能逃脫。湖南電視為什麼能一次次的創造奇跡呢?根本原因有兩個:其一,湖南媒體人善於不斷創新。其二,湖南媒體人的社會責任使然。
有人說,文化落後也要挨打。這話一點也不假,美國文化的潛入可謂潤物無聲。當前,文化帝國主義的目標不是直接征服領土和控制經濟,實質是控制人心、渙散斗志,以此從觀念上影響人、感情上俘獲人、心理上控制人,最終重新掌控、改變、分配世界石油、天然氣、礦藏和其他資源的歸屬。中國要想永遠屹立在世界東方,不能一味的發展經濟,發展教育,那樣將會看到一個更可怕的惡果,就是幾代人的意識形態的混亂、文化的喪失。必須建立一種『大文化觀』,包括教育、體育、文字、語言、宗教等等。
而這種『大文化觀』的傳輸,離不開媒介的傳播。廣播作為重要傳播媒介之一,不能不挑起履行社會責任的重擔。而這,亟待廣播傳媒加大改革創新力力度,盡早從逐漸淡化中走出來。我想,這纔是周強重提『小喇叭』的真正用意所在吧。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