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讀書成了近期媒體的一個熱門話題,其中隱含著公眾對官員素質提昇的期望。其實他們讀什麼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讀書的心理。對知識本身的興趣是一回事,將知識作為昇官的拐杖則是另一回事。 30多年前,『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遭到嚴厲的批判,主要是害怕『知識越多越反動』,怕讀多了書會迷失方向,喪失革命斗志。於是在選官的時候,主要是考察他們的忠誠度,有沒有文化是次要的。但這種乾部盡管執行命令很忠實、很迅速,卻也有問題,就是在處理復雜事務的時候,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更缺乏獨立判斷的能力。面對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和新局面,乾部知識化的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 新的問題出來了。所有的官員都知識化了,都像知識分子一樣,都有理性能力和獨立判斷的能力,那麼聽誰的?政令執行中的效率如何保證?所以我們常常見到『一山難容二虎』的格斗局面。仔細想想也是,在為官一方的時候,有我一人的智慧就行了,不需要那麼多『智叟』,我需要的還是忠實執行命令的人,最缺的是為我應酬場面的人,特別是能喝的人。於是一種新的格局出現了,那就是讓一把手有能力,再配上幾個能力一般的助手,也就是『一智四愚』的混搭型格局。 面對這樣的混搭格局,『四愚』們多數選擇藏而不露,很安於現狀似的,靜待『一智』提拔,自己順風上去。在等待過程之中,不要顯示出自己咄咄逼人的纔華,要藏而不露,多喝酒、多應酬。但也有心藏鴻鵠之志者,或者說不安現狀者,不願意僅僅成為一名『酒徒』。如何在這種混搭格局中脫穎而出?何時纔能一展身手?是他們思考的核心問題。對於一些人而言,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有兩件,一是將別人口袋的錢轉移到自己口袋,二是將高一級的官位轉移到自己身上。 所以,一些官員將《厚黑學》作為枕邊書也就不奇怪了。靜心一想,自己學歷也不低,書也沒少讀,好不容易爬上來了,為什麼只是整天喝酒啊?百思不得其解。突然發現,還是那民國的李宗吾一語道破天機:『我自讀書識字以來,就想成為英雄豪傑,求之四書五經,茫無所得;求之諸子百家,與夫廿四史,仍無所得,以為古之為英雄豪傑者,必有不傳之秘,不過吾人生性愚魯,尋他不出罷了。窮索冥搜,忘寢廢食,如是者有年,一日偶然想起三國,想起三國時幾個人物,不覺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為英雄豪傑者,不過面厚心黑而已。』曹操之心腸黑(向外攻擊),劉備之臉皮厚(向內自保),成了一些人暗自仿效的對象。 所以,看到《新快報》3月16日公布的官員讀書書單,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而是感到很正常。一些官員,特別是下級官員的書單,就是以《厚黑學》為核心,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其他書籍,比如三國權謀術、官場奮斗術、傳統帝王術,等等。看上去好像是在讀書,其實他們哪裡是在讀書,他們是在搏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