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汶川震前,第一代中國地震工作者歷經40餘年,緊密追蹤大地震的足跡,雖最終與大地震擦肩而過,但他們甘做大地哨兵的精神與經年積累的經驗方法,為人類未來應對地震挑戰,提供了寶貴的向導與路標。
但地震的極端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仍然是中國地震工作者以至公眾,需要規避的思想迷途,只有理性看待地震預報的可能與現實,地震科學家、政府與公眾協力共同,纔能在現實中找尋到中國地震預報的理路。
不眠的前夜
『5・12』地震發生前夜,已退休的中國地震局研究員錢復業、趙玉林夫婦吵了一夜,HRT波出現了異常
錢復業哭了
2008年5月11日晚,北京市民族大學南路7號院地震局家屬樓。
原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錢復業、趙玉林夫婦一夜未眠。安放於他們陋室中的電腦,通過互聯網傳輸數據,准實時監控到千裡之外的四川紅格地震臺HRT波儀出現了臨震異常。
5月12日凌晨2時,他們計算出的結果是:震級7到8級,時間在12日至13日。但震中地點不能確定。
錢復業說,可以確定的是,地震將在一定范圍內發生。她以紅格臺為中心在地圖上畫一個圓,這個圓的半徑是600~800公裡,『汶川大概離紅格臺400~500公裡,北川是640公裡』,但這個圓劃到南邊『就出國境了』,『要到國外,那就是虛報』。
2004年,為監控川滇地區近期可能發生的強震,中國地震局在四川、雲南建立4個PS-100(HRT波儀)臺站。但因維修經費不濟,汶川震前只有一個臺勉強維持,而多臺儀器交匯纔能確定震中。
『地震預報是世界難題。現在我只有一個臺站,我怎麼能把地震事先報出來?』事後錢復業直視著本刊記者,『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5月12日晨5時,錢復業要給地震局打電話。打不打這個電話,她與丈夫趙玉林爭吵了一夜,甚至驚醒了鄰居。大地震就要發生,但沒有地點的預報可能是虛報,打電話沒有設防意義,預報地震要填地震預報卡,要經過專家評審,采取防范措施的時間來不及了,打還是不打?
『打電話沒有設防意義。只能知道我是一個英雄(震前有預測)。打電話(我只能說)可能要來一個地震了,離我的臺站多遠多遠。』在本刊記者面前,
錢復業自問自答。
9個小時後,因一夜未眠而困倦睡去的錢復業被兒子打來的電話叫醒。大地震已經發生,震中汶川,震級7.8級(速報震級)。
73歲的錢復業哭了。
42年前參加地震預報工作,32年前因歷史的吊詭背負唐山地震『漏報』罪名,13年前退休後仍以退休工資投入事業的這位『地震預報志願者』,再次與大地震臨震預報擦肩而過。
宋瑞祥力排眾議
在汶川震後一周年之際出版的《中國工程科學》(2009年第6期)上,趙玉林、錢復業在《HRT波方法准確預測強震時空強的可行性及其汶川8級等強震的震例》論文中寫道:『分析汶川地震前從中期預測,經建立紅格(HG)等4個(抓短臨前兆的)「PS-100」HRT波網站,到汶川地震臨震前發現HG臺記錄到HRT波臨震前兆所經歷的實際過程,筆者認為,強震是有前兆的,是能被預測預報的。只要選對觀測方法技術及所用設備具有記錄HRT波高精度、遠程監控、實時傳輸能力,並布設適宜的臺網,HRT波方法一定能為我國率先實現地震預報特別是短臨預報有所貢獻。』
錢復業、趙玉林1958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物探系,從事地震預測已有40多年。在地電預測方法研究上擁有一批業界公認的科研成果。1990年,他們率先提出潮汐力諧振的地震孕發機制。
2004年,錢復業、趙玉林總結出『潮汐力諧振共振地震短臨預測法』(簡稱HRT波法)。2004年,他們發明了PS-100地震地電儀。首次將通訊領域的CDMA(碼分多址)技術應用於HRT波儀器上。這一技術將帶有編碼的信號發送出去並回收,從而排除乾擾,這使其觀測精度比現有儀器高出2個數量級。
『HRT波的技術原理,簡單地說是「老太太敲碗」。』錢復業說,短時間沒法搞明白地震的機理,但可以把它看成黑箱系統。
具體說來,就像老太太敲碗知道碗有沒有裂那樣,給地殼一個力,回射過來就知道地層的狀況。哪裡有這麼大的力?趙玉林想到了潮汐力。潮汐力『敲打』地球,就像鐵路工人敲打鐵軌檢查有無縫隙。
他們發現,這一方法不但可以監測地震的中短期發展趨勢,還有助於預測地震臨震三要素:發震時間、震級和震中地點。
2003年末,錢復業、趙玉林作為退休科學家,向時任中國地震局局長宋瑞祥報告,要求用他們新研制的、高精度的PS-100電測儀,監測川滇地區近期可能發生的強震。
宋瑞祥當天批示表示支持。然而,據知情人披露,在黨組會議上,宋遭到了多數人的反對。宋力排眾議,當天予以批准,特批經費150萬元,半年後在四川、雲南兩省建成了前述4個PS-100臺站。
『取得了前所未見的短臨前兆信息』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9級大地震,4個PS-100臺站記錄到來自震源區(距離2600公裡)的特征波形。錢復業、趙玉林發現了地震孕發的、潮汐力諧振共振短臨前兆的波形規律,在世界上首次提出『HRT波地震短臨預測法』。
其後三年,4臺站陸續在國內外十幾次地震震前有記錄。如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7.8級地震前2天,11月26日九江5.7級地震前1天,2006年班達海7.6級地震前2天,都記錄到HRT波。2005年5月1日,錢復業、趙玉林提出對5月19日印尼7.1級地震的書面預測,實踐證明發震時間、地點、震級三要素全部正確。
2006年7月1號,原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主任梅世蓉在《申請國家重點科技創新項目的建議》一文中推薦HRT波法:『PS-100地電儀器系統,取得了前所未見的短臨前兆信息』,『有可能為短臨預報打開一條新的途徑』。
2006年10月9號,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諮詢委員會主任郭增建,在寫給地震局主要領導的信中,建議大力支持這種觀測研究,在西北、首都圈和閩粵地區再建立三個臺網,認為『這些臺網投入觀測後,再加上理論解釋方面的研究,使地震短臨預報上一個新臺階是非常可能的』。
有關專家通過實踐認定:應用HRT波地震短臨預測法,一個PS-100臺站有望大體確定發震時間、震級和震中距。而三個臺站以上,可交匯出震中地點;可在幾天至幾個月前提出短期預測,1小時至幾天前提出定量的地震三要素臨震預測。
『不是三個臺就可以包打天下,要有一定的臺網數量與密度,有可能在幾小時至幾天前提供定量的,而不是概略的時、空、強的臨震預測。』錢復業再三說明。
2004年12月,隨著宋瑞祥局長離職,HRT波儀研究和應用面臨體制與政策性障礙。4個臺站缺乏經費和管理,人員的監測時間沒有保障,儀器維修渠道不通等問題暴露出來。
『嚴科學』的呼號
從2006年6月開始,嚴谷良為HRT波法盡快應用於地震預報的實踐奔走呼號。
這位前國家計委副司長,人稱『嚴科學』,曾支持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和王選的激光漢字照排研究。
國家發改委調研後認為HRT項目很重要,但根據部門分工,建議應由中國地震局審定是否向科技部申報立項。
『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一系列難以逾越的體制性、政策性障礙。』嚴谷良告訴本刊記者。
『一是按現有的規定,退休研究員不能主持科研課題,不能申報國家科研項目與經費,使有重大創新能力和成果的科技人員的潛力無從發揮;二是科技經費和探索性成果不能用於臺站建設,體制和管理的分割造成了臺站建設與地震科研、預測工作三脫節;最大的困難還在於認識上的不一致。由於當前地震界主流思想認為在幾年、幾十年內難以解決地震短臨預報問題,因而導致辦事機構在認識上、行動上互相推諉扯皮。』
2006年12月26日,嚴谷良致信吁請國務院領導親自過問推進此事。信中說:『項目無法推進,遇到了一系列難以逾越的體制性政策性障礙,主要是:按現有的規定,退休研究員不能主持科研課題,不能申報國家科研項目和經費,使確有重大創新能力和成果的科技人員的潛力無從發揮。』
12月28日,國務院有關領導批示:『此意見應認真研酌。在攻克地震短臨預報這個世界性科學難題上,我們應該也有基礎和條件有所作為,對有關課題的研究和應用要給予支持。』
半年之後,2007年7月,中國地震局組織了一次『專家諮詢論證會』,沒有請被論證人錢復業、趙玉林出席、答辯。此後,錢復業、趙玉林仍然不能主持課題研究和申請科研經費,川滇地區4個臺站不列入維修計劃。到汶川地震前,只有攀枝花附近的紅格臺,在遭雷擊後還有一半測道在工作。
『5・12』地震發生後,2008年5月29日,國務院有關領導在一份材料上對HRT項目作出批示:『我國是地震多發國家,加強地震預測預報十分重要,我國地震預測預報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一些方面位於世界前列。建議在地震預測預報方面,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說不定這個世界性難題首先由中國人突破。』
2009年10月16日,中國地震局在北京召開專家諮詢會,對『HRT波地震短臨預測觀測系統項目建議書』進行諮詢。專家組一致認為:『地震預測特別是短臨預測是當今世界尚未解決的一個科學難題,應鼓勵探索和研究地震前兆觀測的新技術、新方法。作為一種新的地震監測思路和方法,本項目應予以鼓勵支持。』
2010年3月3日,嚴谷良向本刊記者透露HRT項目的最新情況:『中國地震局報告遲遲拿不上來,發改委明確支持這個項目,但臺站建設還是無法啟動。』
『現在,連原有的四個臺站也因缺乏經費和管理,不能保證正常工作,致使這項重大創新面臨夭折和拖垮的危險,兩位老科學家對此心情十分焦急和無奈。』他說。
唐山大地震心結
2008年5月11日的那一整夜,錢復業、趙玉林夫婦的爭吵,與他們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心結有關。
1976年,唐山地震前,身為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京津組副組長的錢復業,發現唐山灤縣周邊200公裡地電出現大量異常。在地震前半個月,她前往唐山地區落實異常情況。
也因為這一次行程中對馬家溝地電臺的訪問,使錢復業被認為對唐山地震漏報負有一定責任。當時,馬家溝地電臺馬希融向國家地震局專家匯報了地電異常和預報意見,但是沒有取得包括錢復業在內的兩位專家的支持。事後,有人認為錢復業應為此承擔責任。2008年6月,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員郭安寧在《中國唐山大地震》一書中力圖推翻這一觀點,如認為馬希融只有異常,並沒有預報意見等。
唐山震後30多年來,錢復業決心突破地震預報難關。退休後的15年,錢、趙用退休金投入科研,在簡陋的舊公房中的櫃子裡堆滿了相關資料。
『我們這一代人能看到曙光,這輩子就沒有白乾。』錢復業對本刊記者說,『這麼一個方法,是一個有前程的方法,這就是我退休之後,還要充當地震預報業餘愛好者的原因。我們國家人口眾多,國家需要地震預測。』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