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攀枝花市西區格裡坪鎮格裡坪村,村民徐庭書用盡全力,也掰不開一塊土。 |
四川小春作物受旱面積580.2萬畝,成災129.9萬畝,絕收面積增長至28.6萬畝。四川省目前共有171.9萬人、236.1萬頭牲畜因旱飲水困難。攀西地區(攀枝花、涼山兩市(州))無降雨時間已以接近180天,攀西地區的雨季將晚於常年,保守預計旱情將持續至5月中下旬。
本報記者於22日從重慶出發,途徑雅安、漢源、石棉等縣市,長途跋涉1200多公裡,於23日晚抵達四川旱情最嚴重的攀枝花市,開始為期3天的采訪。
農田張口要『咬』人
62歲的徐庭書是攀枝花市格裡坪鎮格裡坪村一社的農民,他家的一畝農田在龍坪子。23日晚7時,當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坐在地裡抽悶煙。
當天下午,徐庭書扛著鋤頭來到地裡,想把土挖出來,看能否種點其他作物——180天的乾旱,讓他家開花的石榴樹面臨乾枯,地裡麥子、玉米也顆粒無收,一家8口人要生活,他必須想點辦法。
記者眼前的情景讓人震撼:一塊塊農田裡,乾裂的土張著5~10厘米不等的大口子,密密麻麻地,滿目皆是。許庭書揮舞著鋤頭,看似鋒利的鋤頭落在田間,猶如挖在海綿上,軟綿綿地,根本就不往土裡去。
記者伸出手從一個裂開的大口子伸進去,大半只手臂瞬間消失在大口子中,保守估計,口子深度不下50厘米。一個個口子像飢餓的黑色怪物,張著大嘴隨時都會『咬』人。
舀水也是個技術活
『搞快點,去遲了就沒有水了。』24日清晨6點,天剛蒙蒙亮,鹽邊縣紅格鎮金火村一社村民劉成芳家,劉成芳邊幫丈夫馬有財准備水瓢,邊催促他趕快去兩裡外的斗子坪『搶』水。
當馬有財三步並著兩步趕到斗子坪河溝邊的滲水點時,村民宋金榮、程和天已經在取水點等了半天,『來了呀,快把隊排好,我馬上就可以舀水了。』排在第一位的宋金榮正拿著水瓢將水面上的灰塵舀出,倒在旁邊的一個小盆中。
這裡已有200多天沒有下雨。馬有財剛放下水桶,村民劉成兵又挑著水桶急急忙忙趕來,不到一個小時,相繼有8個村民來到取水點等候。
這個滲水點保障著50餘人的生活用水,要3個小時纔能滲一挑水。『先要輕輕把水面上的樹葉和灰塵舀掉,然後再試探著輕輕把水瓢放入,動作一定要輕。』宋金榮說,舀水也是個技術活,不但要動作輕,還要慢,水瓢只能放入水中小半,一旦放到底,水肯定渾了。
姑娘一個月沒洗澡
趁村民排隊等水,記者上前攀談,還未走近,一股汗味就迎面撲來。『你以為我摳腦殼是啥子嘛,癢,全身都癢。』紅格鎮金火村一社村民馬有財又在身上不停地抓,他說,他已經有兩個多月沒有洗過完整的澡了,『每次都只用毛巾擦幾下。』不光是頭發一股股胡亂交織在一起,村民們的臉上,也滿是污漬。
滲水點5米外的土坡上,身高約1.7米,長相俊俏、穿著牛仔短褲的程雨菲橕著傘,不停緊張地往取水口張望,坐在土地裡的父親程天建,則大聲讓她回家去。
『恁個漂亮一個姑娘,硬是一個月沒有完整洗過澡,造孽得很。』劉成兵悄悄告訴記者,程雨菲在附近的鎮上談了對象,但由於缺水,她和大家一樣,想洗澡都困難,『他父親說,他們家已經一個月沒有洗過澡了,婆家上個月就讓她去談辦喜事的,但一家人都蓬頭垢面的,根本不敢出遠門。』
米易蔬菜減產三成
25日下午,爬了10餘公裡山路,記者來到米易縣薩蓮鎮崍灣村村民龔長華家的菜地,雖然已用竹子搭上架子,但1米多高的四季豆架子上,四季豆苗已經乾得枯黃。
在這次大旱中,米易縣全縣4.7萬畝蔬菜中,7000餘畝歉收或絕收,減產三成左右。米易縣農牧局副局長何毅介紹,全縣年產蔬菜19.8萬噸左右,而銷往重慶的蔬菜,每年都在8萬噸以上,即每天有200噸左右。雖然早春蔬菜減產,但今年的買家卻增加了不少,北京、杭州、鄭州等地菜販的到來,讓蔬菜價格普遍漲高。『以四季豆為例,去年每公斤4元,今年漲到6~6.4元,創下歷史最高價。』何毅介紹,黃瓜3.6元、茄子3元、絲瓜5元、苦瓜4.6元、豇豆8元的價格,都有了三四成的漲幅,『盡管如此,前來拉菜和定菜的菜販絡繹不絕。』
『雲南、廣西這些從來沒到過米易調菜的省市,今年都來了。』何毅介紹說,除重慶和成都外,包括北京、蘭州、武漢、上海等地的菜販也紛沓而至,瘋狂『搶』菜,即便蔬菜價格因為受旱而水漲船高。
旱區百態
大人把瓢藏起來防止小孩『偷嘴』
格裡坪村一社300多村民的飲水全靠後山彎溝箐那時斷時續的山泉眼,乾旱讓山泉眼的水越來越少,為此,村裡的農民不得不控制用水,為防止小孩浪費飲水,大人們不得不把水和瓢藏起來,有的甚至把廚房鎖起來。
大人一天飲水不超過一瓢,小孩則不超過半瓢。這是格裡坪村一社村民制訂的用水『公約』,已執行半個月。
『不要擠,挨個來。』23日晚上9時,記者來到村民徐庭秀的家,推開四合院的大門,兩株1米多高的仙人掌也垂著頭,廚房裡,昏暗的燈光下,許庭秀正拿著水瓢為3個排著隊的孫子喂水,『沒辦法,山泉的水說不定哪天就乾枯了,我們得定量用水。』52歲的徐庭秀懮心忡忡。
記者手記
冒著生命危險采訪
漫山遍野的枯草和樹木,讓人宛若置身黃土高坡,山頂乾裂的蓄水塘,一個個大口子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可怕,就連最能經受乾旱的仙人掌,都向我們90度鞠躬。乾枯的田地、村民們乾渴的嘴脣,深深震撼著我們的心。
22日晚,記者一行連夜經過雅安、漢源抵達離攀枝花最近的石棉縣。1200多公裡的路途中,我們翻越了海拔2600多米的泥巴山,高原反應讓人有些作嘔,最讓人擔心的是,翻越泥巴山時,已是凌晨2點多,山上的雨霧,讓崎嶇的公路能見度不足3米,隨時都有失控摔下山崖的危險。『將一線的旱情信息報道回去,我們義無反顧。』在這樣的信念支橕下,我們總算平安熬了下來。
大旱無情,生活得繼續,大旱,直接影響村民和我們的生活。幫助村民度過乾旱期,用商機支橕他們未來的生活,除了報道旱情,我們還有個任務,就是發現商機,幫助村民和市民更好的生活。
深入到旱區後,我們發現攀枝花盛產石榴、芒果,就連雲南銷售的木瓜,也多半從攀枝花購進,米易近一半的蔬菜都銷往重慶,攀枝花大旱,蔬菜、水果勢必面臨漲價,通過報道,我們既要給市民合理規劃生活消費的參考,又要為有商業頭腦的市民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默默支持旱區人民度過艱難旱期。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