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者昨日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未來三天,我國西南旱區將迎來一次弱降雨過程,但對緩解旱情作用不大。西南主要氣象乾旱區旱情仍將持續。
中央氣象臺昨日預報,3月31日至4月2日,我國西南旱區將有一次弱的降雨過程,降雨量一般不足3-5毫米,其中貴州東北部降雨量一般有15-30毫米。之後,雲南大部、四川南部、貴州西南部、廣西西北部等主要氣象乾旱區無明顯降雨,氣象旱情仍將持續。
中國氣象局預測:西南旱區解旱仍需10場暴雨
雲南、貴州、重慶、廣西、四川等地近日來抓住自然降雨機會實施了我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人工增雨作業。此後還將抓住機會擴大人工增雨規模。昨天,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鄭江平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人工增雨效果明顯,但不會對現有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針對記者關於『旱區的人工增雨是否會對生態系統造成影響』的提問,鄭江平表示,『人工影響天氣使用的催化劑,劑量比較小,不會對現在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主任任富民說,受近日降雨影響,雲南、貴州等地大旱有所緩解,但乾旱持續,『要想徹底解決乾旱,起碼要下10場暴雨』。
任富民說,根據貴州送達的報告,貴州起碼缺水490毫米,這意味著如果按50毫米一場暴雨來計算,需要10場暴雨纔能徹底解決旱情。據悉,這種算法還是在沒有考慮雨水流失的情況下計算的。因此,從當前雲、貴、川等地的降水量來看,這離徹底解決乾旱還有很大距離。
同時,任富民坦承,受氣候預測科學水平的限制,我國暫時沒有辦法預測到此次西南大旱的情況,更沒有預測到會持續如此之長的時間。他表示,氣候預測在國際上都是難題,『這與天氣預報是兩碼事』。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