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記者上午從市林業局獲悉,今年本市實施綠色道路、綠色河流、綠色城鎮、綠色村莊、綠色市界等多項重點工程,將植樹21萬畝。
據介紹,今年本市植樹造林的任務已經分解,其中道路綠化4.39萬畝,河流綠化2.01萬畝,村鎮綠化0.97萬畝,環城綠化0.36萬畝,園區綠化2.39萬畝,農田林網2.42萬畝,成片林地7.91萬畝,經濟林0.25萬畝,山區造林0.3萬畝,同時新育苗面積1.68萬畝。本市將以公路、鐵路和河流為骨架,實施綠色通道建設;在平原農田實施農田林網和用材林、經濟林建設;在北部山區實施水源涵養林建設;在西北部實施防風固沙林建設;在東部實施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在各類風景區、小城鎮及村莊實施以綠化美化為主的片林建設。
鹽鹼灘地變成生態綠洲
昔日鹽池、蝦塘連片的鹽鹼灘地也能變成生態綠洲,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被公認為『世界性難題』的鹽鹼灘地綠化已被本市科研人員攻克,使用新技術可使濱海鹽鹼灘地土壤含鹽量快速降至0.3%以下,苗木成活率達到95%以上。今年,本市在濱海鹽鹼灘地造林綠化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
多年來,鹽鹼地因惡劣的水土條件被視為『綠化禁區』,圍海吹填新陸地的土壤改良與綠化更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通常每綠化1平方米就得從其他地方運來1立方米的好土進行『置換』。本市科研人員經過多年探索,成功研發出鹽鹼地的改良新方法,即『節水型鹽鹼灘地物理—化學—生態綜合改良與植被構建技術』,該技術主要是在鹽鹼地建排水工程,首先開建砂柱,設另層、盲溝及集水井等,在地下形成網溝系統,其次是利用伏雨進行脫鹽,在濱海新區,經過一個雨季的脫鹽,鹽鹼度可從0.6%降至0.3%以下,能滿足園林植被生長需求。新技術采用鹽土回填,就地改造,再進行施工綠化,可節約成本40%。目前,新技術已在中新生態城城門景區、大港生態公園、大港十米河綠化帶等項目中廣泛運用,同時還推廣至全國沿海地區。
本市打造林區『防蟲網』
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隨著本市森林面積不斷增加,今年本市將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森林防火作為護林重點,通過打造林區『防火牆』、『防蟲網』,完善森林防火系統和林業有害生物預防體系建設,確保造林成果。
據介紹,在森林防火方面,主要建設山區森林火險預測預報系統、火情瞭望監測系統、防火陰隔系統、林火信息及指揮系統等基礎設施,以及購置平原成片林地防火設備,以消除火災隱患。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實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准化、規范化、法制化和信息化,使本市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范圍和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到2012年,森林病蟲害成災率控制在4?以下,無公害防治率達到95%以上,病蟲害測報准確率達到90%以上,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100%。(記者黃建高實習生耿昀耀莫錚)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