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支教,讓他們和我一樣有希望
天大學子毛毳:兩度輟學三年完成五年課業沒錢吃飯等人走光去吃剩飯
!!!!『夕陽西下,但它的餘輝依
然照著大地,清脆的鈴聲劃破了被太陽灼曬了一天的沈寂村莊,孩子們的笑聲也剎那間響徹了整個校園,我忽然覺得本來一幅灰色的畫卷頓時像被什麼潤濕了一樣,生動起來。我們的愛心活動也開始了。』翻開天津大學自強社社長毛毳的『活動日記』,上面滿是對貧困山區孩子的期盼和希望。這個同樣從大山裡走出的孩子,也曾經面臨輟學、飢餓、生活困難。如今,他已成長為一名愛心的無私奉獻者,組織多次扶貧支教實踐活動,足跡遍布河北、河南和山西等地貧困山區。
初中時就開始打工『廢舊書本、飲料瓶我都撿過』
開朗的性格、文氣的模樣,絲毫不能讓人將毛毳與『坎坷』的經歷聯系到一起。毛毳8歲那年,父親被檢查出胃癌,家境從此一落千丈。毛毳小學期間曾兩次輟學,艱辛的求學經歷迫使他奮發學習,連跳兩級,用三年完成小學五年的課業,初中高中均靠自己打工完成學業。
『媽媽去挑石灰,我和兩個姐姐也去,廢舊書本、飲料瓶這些我都撿過,我覺得一家五口都在奮斗著。』毛毳知道,只有考到全縣前十,纔有可能減免高中學費,因此自從邁進初中的門檻,他就比其他孩子更用功地讀書。每天深夜纔睡,早上五點起床背書,已經成了毛毳的『家常飯』。最終,他以全縣第七考上了山西懷仁縣一中。
高中階段正是孩子長身體的時候,但毛毳沒有多餘的錢吃飯,飢餓成了常事。『我會等到中午一點食堂幾乎沒人了,纔進去吃人家盤子裡的剩飯。』毛毳說,自己從不認為有多苦,只是做了該做的事。『也有過沮喪,也哭過,但都過去了,換了別人也會這麼做。』
教室擠得滿滿當當『那纔是孩子喜歡你最直接的表現』
16歲,在國家貸款的幫助下,毛毳走進天津大學,攻讀了管理學學士和法學學士雙學位。如今,他已是天大一名管理學專業在讀研究生。大二時,毛毳開始擔任天津大學自強社第三任社長。毛毳說,他們會在暑假組織到河北、河南、山西等貧困山區支教,一般20餘天。
在問到孩子們會不會喜歡這種假期裡額外的『補課』時,毛毳激動地說:『我雖然沒問過他們,但從孩子的眼神中就能清楚讀出來。』有次支教時,毛毳本來要教兩個班英語,但由於不在同一教室,只能先讓一個班自習再教另一個班。『孩子們不乾了,他們向校長吵著要合班一起聽課,都想多聽聽我們講課。』當看到擠得滿滿當當的教室裡,孩子露出對知識無比渴求的眼神時,他異常感動。『那纔是孩子們喜歡你最直接的表現。』
熱心支教卻碰釘子『有些當地老師認為我們去搶飯碗』
雖然自強社的社員們樂於無私奉獻,但聯系支教的過程『困難重重』。『有些教育部門並不希望我們去支教,認為暑假是放假時間,接待我們很麻煩。甚至有些當地老師認為,像我們這樣的大學生如此盡心盡力為孩子教課,是不是打算搶他們的「飯碗」。』
一次毛毳和自強社社員在天津大學內為山區孩子舉行募捐,為支教的學校建一個小型圖書館。『但後來孩子們偷偷寫信告訴我,圖書館就開放過幾天,我們走後就被老師關閉了,很多書都被老師挑走給自己的小孩讀去了。』每當提起這些,毛毳只能流露出無奈。
『山區的孩子在物質上匱乏,精神上也匱乏,但他們的思維非常活躍。只要給他們一個平臺,村裡的孩子並不比城市的孩子差,他們差的只是一個機會。』毛毳坦誠地告訴記者,『如何把支教堅持下去,如何幫助那些孩子衝破束縛,纔是我們最需要做的,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