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阿拉善風沙

沙塵觸感圖

苗木生產基地

阿拉善
2010年4月7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記者直擊沙塵暴沙源地》,以下是節目實錄:
前幾天我們了解了內蒙中部一些地區煤礦生產對沙塵天氣的影響,今天我們把視線移往內蒙西部的阿拉善。某種程度上來說,阿拉善幾乎等同於沙塵暴的同義詞。在專家公認的我國三條沙塵天氣路徑中,西北、北方路徑均途經阿拉善,這裡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沙塵暴源頭地,而根據當地發布的消息,阿拉善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仍在加劇。
一、在阿拉善遭遇揚沙天氣
3月29日,記者來到了阿拉善,在阿拉善左旗烏蘭布和沙漠邊緣,記者突然遭遇了一場大風揚沙天氣。狂風席卷著黃沙漫天飛舞,公路上瞬間堆滿了沙塵,能見度迅速下降到50米左右。記者在路邊停下來,必須吃力地固定住攝像機纔能勉強進行拍攝,在狂風的裹挾下,沙丘逐步向前移動著,很快衝上了公路,在有些地段,已經將公路湮沒。遠遠望去,在公路上行駛的載重貨車仿佛是在沙海中前行。記者乘坐的車輛在狂風中行駛了十幾公裡後,拍攝下了更為壯觀的景象。在風力作用下,公路左側的沙丘已經形成了一座六七米的沙山,黃沙借著風勢,在沙山頂部飛舞著,直接飛向半空,仿佛這座沙山在吞雲吐霧。面對著怒風和狂沙,這輛大型載重貨車也只能小心翼翼地行駛,在鏡頭中記者注意到,貨車頂部有一塊紙板被風掀起來,很快就消失不見了。在路邊,記者還拍下了這樣的鏡頭,由於風沙太大,這位騎摩托的行人只好停了下來,藏在一座沙丘後躲避風沙。由於風沙太大,記者使用的攝像機已經報警,只能隔著汽車玻璃在車內拍攝采訪,這位行人告訴記者,像這種情況下,只需兩三個小時沙丘就能將公路徹底阻斷。而狂風最猛烈的時候,甚至能將牧民家的院牆推倒。
記者:『你感覺今年的這個風和往年比是大了還是小?』
趙志英:『大多了,今年沙塵暴特別大,比好幾年都沒有這麼大沙塵暴。』
准確地說,記者遭遇的只能算是大風揚沙天氣,還不是沙塵暴。牧民們告訴記者,像這種天氣,他們早已習以為常。說到這裡我們要介紹一下阿拉善,阿拉善地處內蒙古自治區的西部(上地圖),西臨甘肅,東臨寧夏,北與蒙古國接壤,橫貫全境的巴丹吉林、騰格裡、烏蘭布和三大沙漠統稱為阿拉善沙漠。總面積8.4萬平方公裡,佔全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國第二、世界第四。全盟27萬平方公裡土地中,適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區域僅1.65萬平方公裡。多年來,經濟半小時欄目對這塊土地曾多次關注,現在我們就通過鏡頭來看一看,過去這些年阿拉善發生了什麼。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