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5日1時25分許,康定縣捧塔鄉金平電站繞壩公路K3000段發生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造成23人死亡7人受傷(見本報昨日報道)。昨日,參與此次山體滑坡原因調查的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站長李雲貴告訴記者,康定山體垮塌原因已基本查明,屬於自然因素造成。該區域連續半月降雨,而過多的雨水浸泡山坡淺表層,岩土軟化後,最終引發了山體滑坡。目前,當地黨委、政府全力以赴開展傷者救治、善後處置以及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整治等工作。
事件進展:
3名重傷員目前病情穩定
據了解,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善後處置工作組已與業主和施工單位積極協調銜接,擬定遇難人員賠付標准。在雅安、姑咱鎮設立家屬接待點,每個點至少由三名縣級乾部負責,共組織53個縣級部門、鄉鎮、企業組成23個小組,抽調責任心強、善於做群眾工作的同志300餘人,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等方式,及時開展遇難者家屬接待、心理疏導及撫慰工作,並提供食宿、交通等。各接待點已開始正常辦公。遇難者家屬正陸續趕往雅安、康定處理善後。
截至16日15時,7名傷員已得到有效救治,其中3名重傷員病情穩定,4名輕傷者病情好轉。
後續措施:
拉網式排查地質災害隱患
據介紹,山體垮塌之後,目前已基本穩定,不會產生更多隱患。不過,地質專家們已建議要在區域設置防護欄等一系列的預防措施。水電站施工方必須在當地設置監測點並安排專門的地質災害監測人,並對施工人員進行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意識的一系列培訓,對該區域的地質災害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測。
從昨日下午開始,甘孜藏族自治州積極配合省政府工作組開展災害原因調查工作。15日晚下發了甘府發[2010]23號關於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緊急通知,從即日起在全州水電、礦山、交通建設企業及城區、農牧區建設工程開展地質災害安全隱患拉網式排查工作,對境內企業職工進行點對點培訓,全面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巡查、值班制度,做到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整治工作落實到點、到人。
滑坡原因:
淺表層岩土因連續降雨軟化
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站長李雲貴說,根據專家現場勘察發現,康定縣捧塔鄉金平電站繞壩公路K3000段發生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發的。該區域連續半個月一直都在下雨,過多的雨水形成地表水後滲入岩土層,形成地下水。之後,地下水又流出地表,形成衝擊力很強的山泉水。在水的浸泡下,淺表層的岩土因此軟化,最終引發了山體滑坡。
李雲貴說,這次山體滑坡具有不可預見性和隱蔽性。因為發生滑坡的區域屬於地質災害易發區,但並不屬於此前全省范圍內確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位,也不是監測點。該區域的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除了當地水電站施工作業人員,基本上沒有什麼常住居民。
專家釋疑:
建設工程和災害無太多關系
『這次山體滑坡基本上和人為因素無關。』李雲貴說,該區域修建水電站和繞壩公路,但建設工程和這次災害沒有太多關系。根據地質條件分析,即使沒有工程,該區域也可能會發生滑坡。在水電站施工2年多以來,發生過一些自然因素引發的小型滑坡,但這麼大規模的暴發是第一次。
此次山體垮塌直接掩埋水電站項目臨時施工營地工棚,是否工棚搭建位置不夠安全科學呢?李雲貴表示,工棚在垮塌山體的河對面,但山體垮塌是直接拋到了河對面,堵住河道並將工棚掩埋。由於當地平坦地方很少,工棚只有搭建在山坡上。這次垮塌事件,屬於不可抗力引發的自然災害,是很難提前預計的。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