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七一前夕,中共中央11個部門的新聞發言人首次集體亮相,共同會見中外記者。中央外宣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繼續推動其餘15個部門設立發言人。
在此次見面會上,11位發言人不僅展示了形象,並且就如何治理腐敗、入黨是否出於信仰、黨校培訓民營企業老板等頗具挑戰性的問題作了回答。從諸位發言人的履歷和回答
看,他們工作經驗豐富,思維敏捷,態度誠懇,對尖銳問題不回避、不搪塞,顯現了良好的職業素養。他們的初次表現,給媒體記者留下了良好印象,也讓社會公眾充滿了期待。
此前,黨務部門設立新聞發言人,在有些地方已有試驗,比如江蘇蘇州、貴州貴陽、湖南長沙、四川眉山等地都出臺了相關規定,對發言人的基本素質、職責范圍、發布內容等進行了探索。在這些制度試驗中,相關新聞發言人在信息公開、解疑釋惑、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等方面積累了經驗,獲得了較好社會效果。此次中央部門隆重推出新聞發言人,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對各地制度探索的再探索,也為各地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樹立了標杆。中央部門推出新聞發言人,是我們黨執政水平不斷提高的生動體現。
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創設並不算早,但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一制度從試水到推廣,漸趨成熟,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在直觀上,新聞發言人在鎂光燈前似乎只是個人知識、纔能、風格的展現,但實際上,其背後是一系列關於民主、法治的理念和制度的落實與支橕。因而,當發言人在媒體鏡頭中從容不迫、揮灑自如地表現時,我們領略到的不僅是個人的魅力,更是制度的魅力。這一次,中央部門新聞發言人的亮相廣受關注和好評,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們對不斷充實和完善的法治建設滿懷信心與厚望。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