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針對不同客戶開發不同風險費率的車險產品,即將在深圳率先試點。車險面臨的高保費收入與連年虧損並行的尷尬境地有望破局。
保監會日前下發通知決定,在深圳開展商業車險定價機制試點工作,深圳車主即將迎來車險產品多樣化和費率浮動計價。
車險告別『老三款』
自2006年《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頒布實施以來,中國市場通行的商業車險是由交強險、基本險和附加險組成的『老三款』。
深圳保險學會副秘書長管樹華表示,現有車險,雖然根據車價和保額的高低,部分險種的價格會有所差異,但本質上並無多大區別。
根據保監會6月19日下發的《關於在深圳開展商業車險定價機制改革試點的通知》,財險公司可使用現行的商業車險行業指導條款和費率,自主開發基於不同客戶群體、不同銷售渠道的商業車險深圳專用產品,允許深圳擴大費率浮動范圍,完善相關費率浮動因子,但應報保監會審批。
試點後,深圳的財險公司就可自主開發基於不同客戶群體、不同銷售渠道的車險專用產品。深圳市保監局接受采訪時稱,這樣一來,各保險公司可根據其掌握的客戶資源將客戶歸類,比如按車主的出險率高低、車輛的檔次、類型、車主的職業特點甚至是資產等不同系數制定不同風險費率的產品。
今年6月,深圳市22家經營車險業務保險公司交強險平臺已正式上線運行,意味著交強險費率與保險理賠記錄掛鉤浮動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深圳市保險同業公會表示,深圳商業車險平臺系統也已啟動建設工作,從而實現商業車險與客戶忠誠度和無賠款優待相聯系的費率浮動。預計今年9月底,深圳商業車險的所有承保、理賠信息也將全部納入信息平臺集中管理。
高保費收入偏遇連年虧損
國家統計數據顯示,自2006年開始,國內車險業務陷入連續虧損狀態,其中2008年車險承保虧損高達125億元。近年車險平均年虧損達到7%左右。
深圳市保監局局長餘龍華在今年的保險業情況通報會上披露,去年深圳產險保費收入逾100億元,其中車險佔68%,車險保費收入近70億元。與全國同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圳產險扭轉了2006年以來連年虧損的局面,實現承保利潤1.5億元,其中車險實現承保利潤1.59億元,實現了173%的大幅增長。『在產險盈利構成中,車險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餘龍華說。
扭虧為盈並實現大幅增長表明深圳在商業車險領域的賠案賠款、經營管理成本費用方面有值得全國學習的地方。深圳因此擔負起了商業車險費率試點改革的重任。
此前,車險行業將虧損主要歸咎於中介手續費的增長,因此包括深圳在內的各地保險公司都紛紛簽訂自律公約來嚴防中介大打手續費『價格戰』。然而,這一做法並未使車險脫離虧損困境,卻導致專業車險中介也陷入困境。5月初,保監會發出通知,要求各地保監局、行業協會不應強制或變相強制保險公司簽訂有關傭金上限的自律公約。
『中介費支出並不是車險虧損的主要因素,賠付率居高不下纔是虧損的「元凶」。』中國人保財險深圳分公司一位保險經紀人說。從各地保險同業公會的統計數據看到,不少城市車險賠付率達到甚至超過70%,而業內一般認定只有將賠付率控制在60%以內,纔可實現盈利。
多種因素影響車險盈利
深圳市保監局有關負責人認為,新車險將推動保險公司提高精算技術、核保技術、產品開發技術及統計資料的系統化采集等基礎運作方面的競爭能力。目前,中國人保、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三大財險公司佔據了深圳約70%的市場份額。因此,它們有充分的客戶樣本和數據基礎來研發新車險專有產品。
換言之,車險定價機制試點可能帶來的良性市場反應,實現車險扭虧為盈還需觀望。由於經營成本偏高、騙保等多種原因,未來車險盈利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
為此,深圳保監局將繼續強化市場行為監管,規范市場環境。對部分保險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特別對於虛構中介業務、虛假賠案、虛假批退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將加大檢查力度。
據新華社深圳7月3日專電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