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0年,『五一』勞動節前夕。北京,人民大會堂。來自本市寧河縣,年近八旬的老漁民金萬昆,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稱號。這位剛強的老漢激動得雙眼噙著淚花……
見到金萬昆,纔知道人活著還能這樣老有所為、晚霞滿天。
他的手很大,也很粗糙,卻十分的有力,傳遞著他的熱情和質朴。他臉膛黝黑,雙眼很大、很亮,說起魚來就興致勃勃,卻不願意說自己。他說,沒啥可顯擺的。
其實,他的人生就是一串傳奇,絕對能寫一本書。
報紙需要凝練。那就暫且說說他的三個讓人想不到吧。
想不到:
年近八旬創輝煌
78歲了,憑什麼還能當全國勞模?
他乾的事,絕對讓人想不到。
他這個全國勞模是實實在在乾出來的。他任村支書52年,不僅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道路,而且,他創建的換新水產良種場,早就成為國家級水產良種場,在場內有全國唯一的『農業部天津鯉鯽魚遺傳育種中心』。他先後培育了紅白長尾鯽、墨龍鯉、津新鯉、黃金鯽等6個農業部批准推廣的新品種,每年向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提供20多億尾優質魚苗,為全國淡水魚類養殖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魚類育種專家,他已在國家級專業刊物發表科研論文23篇。2007年和2009年,他的專著《淡水魚類遠緣雜交種染色體圖譜》(20萬字)、《淡水魚類遠緣雜交試驗報告》(44萬字)先後由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這兩部專著凝結著他50多年不懈探索的全部心血和汗水,既有很強的實用性,又有很高的理論學術價值,廣受好評和贊譽。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只讀了18天小學。18天,能學啥?不就是個文盲嗎?他後來的學問是從哪兒來的?太讓人不可思議啦!
他家祖祖輩輩都是漁民。他在船上生船上長,七八歲時,正鬧鬼子,兵荒馬亂。父親不想讓兒子當『睜眼瞎』,勒緊褲帶送他去讀書。可是,家裡實在太窮了,總不能餓死人呀,交不起學費,只能輟學……他說他的一切都是黨和新中國給的。從互助組、合作社,再到1958年任村支書,他邊乾邊學成了『自學模范』。
他說他有3個老師,第一個是『典老師』,翻爛了一部字典,能讀會寫了;第二個是『圖老師』,就是借書、買書、啃書。啃專業書和大部頭的著作,比如《生物學基礎》、《水生生物學》、《魚類育種學》、《基因遺傳學》……連《本草綱目》和《醫藥大典》也讀了;第三個是『專老師』,他利用一切機會虛心向專家求教,市水產研究所是他跑得最勤的地方。
他是農村裡的聰明人、大能人,生來就有學習天賦。天賦+勤奮+持之以恆的精神,成就了他的晚年輝煌。
想不到:
鯽魚可以這麼大
在人們的印象中,巴掌大的鯽魚已經是大家伙了。您猜猜,金萬昆培育的鯽魚有多大?體重1.5公斤!身披黃燦燦的魚鱗,體態優美,活蹦亂跳,這就是2008年獲農業部認證的水產新品種『雜交黃金鯽』。
『十年磨一劍』。他是『十年「磨」一魚』。他說,搞一個新品種,最少也要七八年,黃金鯽用了10年,不算多。一條『津鰱』,他已經搞了50年!
黃金鯽是以鯽魚為父本,以優質鯉魚為母本,經過不斷地雜交—篩選—擇優,培育成遺傳基因穩定的新品種。其雜種優勢突出,肉質比傳統鯽魚、鯉魚更細膩、更鮮美,營養價值更高;生長快,一年可達750克重,兩年可達1500克重;飼料轉化率高,生產成本降低;抗逆性強,發病率低、適應低氧環境、抗寒。截至目前,已有26個省市自治區養殖黃金鯽。
以前,只知道『津研黃瓜』走遍全國,卻原來,咱們的黃金鯽也是獨樹一幟『游』遍神州,為天津贏得了榮譽。
金萬昆為何迷上了魚類育種?
他說,這是緣分,是命。
漁民深知打魚有多難。當了漁業合作社社長,他就開始琢磨怎麼養魚了。1957年,他被評為河北省勞動模范,合作社也被評為先進集體,大會獎勵他們3000尾優良魚苗,他如獲至寶,把廢棄的窯坑建成了養魚池。1959年,他用土辦法竟然育種成功!此事驚動了水產部,楊扶清副部長多次從北京跑到寧河,老將軍說,小金啊,你就搞魚種,魚種是大事!老將軍的話讓他牢記一輩子,由此迷上養魚育種,雖然歷盡坎坷,依然癡心不改……
他說,不管是種莊稼,還是養魚,沒有良種絕對不行。袁隆平搞雜交水稻,解決了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還是那塊水田,收的糧食更多更好,還是那塊水面,養的魚更多更好,這就是良種的特殊價值!這就是讓育種人著迷的地方。
想不到:
樂在其中癡魚情
年近八旬,他每天仍然不知疲倦地在場裡忙活,不僅指導科研解決關鍵難題,而且還常常泡在水裡『事必躬親』。原來,幾十年練就了他『一眼准』的獨門絕技,選種魚、種苗,就得靠他的『火眼金睛』。
場裡人說,看看老爺子的手,就全明白了。他的大手總在水裡泡著,皮膚乾裂翻起,手指縫還有發炎紅腫、潰爛的斑點。記者吃驚地說,您趕快上點兒藥吧。
他淡然一笑說,哪有那麼多事?勞動人民,沒那麼嬌氣。
他做的事,有太多的讓人想不到,比如,上個世紀80年代,育種場搞遷址擴建,他竟然7年住在工地和場裡,連過年也不回家。那年,女兒出嫁,大伙兒勸他說,兒子娶媳婦你不回家,兒媳婦可以來拜見公公。閨女出嫁,你得回家看看呀!他被眾人『架』回家,老伴兒忙活得上火,牙疼得半邊臉腫起老高,她賭氣地說,你還知道有家呀?……看看閨女,就忙你的去吧……閨女抱著娘,哭成了個淚人兒。
他說,看著老伴兒累成那樣,我也心疼啊!可把家交給她,我放心,場裡的事辦不好,我不放心啊!沒轍,我又不是孫猴子,拔根汗毛能變一個。老爺子還挺幽默,卻也讓人看到了他的俠膽柔腸。
記者說,您一輩子跟魚打交道,成天腥氣哄哄的,煩不煩呀?
他把眼瞪得溜圓問:你說,人活著圖個啥?
好家伙,養魚專家提出了一個很哲學的問題,人生觀的問題。
他說,人活著得有理想,毛主席說黨員要為人民服務。弄出一條魚來,養魚的說好養,賣魚的人說好賣,吃魚的人說好吃,而且,這是一個產業鏈,好多人因此而改變生活,勤勞致富。你說,這是多麼高興的事啊!這種快樂,你們沒有體會,我也不會說,反正我覺得這就是幸福!
他依然癡迷地追求著自己的快樂和幸福,他還要再為國家培育出3至5種鯽魚、鯉魚新品種。
漁民、文盲、新品種、魚類育種專家,這些看似毫不相乾的詞匯,卻在金萬昆身上穿起一串人生傳奇。讓人為之感慨萬千……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