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記者施智梁北京報道
繼山西煤改之後,河南煤改已近尾聲,山東煤改也於近日啟動……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煤炭企業整合的大幕正在全面揭開。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日前在京召開的煤炭企業並購重組高層論壇上獲悉,當前這種以省為單位的整合雖力度空前,但尚未如高層所願。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表示,為實現國家『大集團戰略』,他期待著更多跨地區跨省域的煤企整合。
據了解,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以來,優化能源結構被官方置於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煤炭的兼並重組是正在制定中的十二五能源規劃的重要內容,據接近該規劃的專家透露,十二五期間,煤炭企業將由當前的11000家減少到4000家,十二五末,將形成6-8個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煤炭資源將進一步集中。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6月1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態,要扶持大集團發展,鼓勵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合作,鼓勵煤、電、路、港、化相關產業聯營或一體化發展,發揮大型煤炭企業在保障國家煤炭供應中的骨乾作用。
他還表示要繼續推進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頓關閉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標准、浪費資源和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小煤礦,堅決取締違法經營的小煤礦。通過規劃和政策支持,從體制和機制上提供保障,促進煤礦企業兼並重組。
煤、電、路、港、化相關產業聯營或一體化發展給不少煤炭整合主體提供了今後發展的樣本,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近日的一個煤炭行業重組內部論壇上再次重申這一點,『類似神華集團那樣連煤礦帶鐵路帶港口規模的企業太少。』吳吟說。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一位國家能源局權威人士處獲悉,有關部門正在醞釀一個資質管理標准,『屆時兼並重組的主體企業必須符合這個資質標准,給煤炭行業現在的兼並重組提供一定的標准。』該人士表示,但他並沒有透露有關資質標准的細則。
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佑國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國家鼓勵煤、電、路、港口等聯營一體化,許多省屬國有煤礦都有這樣的實力。
地方上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近日,山東省發布了《山東省深化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總體方案》。《方案》明確:山東嚴格規定整合後的勘查開采主體標准,提高礦業權准入條件。原則上一個礦區只設置一個主體,對同一個礦區有多個探礦權的,探礦權轉采礦權時要整合成一個開采主體。
《方案》要求,納入待整合的礦業權,整合期間不得轉讓給整合主體之外的企業。兩個或兩個以上礦業權需進行完全整合的,礦業權人在政府規定的時限內,經平等協商進行整合。整合後只保留一個法人主體,且法人主體必須具有與整合後礦山生產相適應的資質、資金,整合後的礦山必須采用先進的開采技術和先進的生產設備。
賀佑國告訴記者,一個礦區一個開發主體有利於加快有實力的大型煤炭集團的煤炭整合進程。此前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部分企業的礦業權設置不規范,一個整裝煤田有多個實力一般的企業同時獲得開發權,布局不合理,且不利於總體規劃。
更體現前瞻性和布局性的十二五煤炭規劃也表現了這樣的趨勢。
賀佑國參與了十二五煤炭規劃的草案編寫工作,他透露,到『十二五』末,我國煤炭產量目標為36億噸。其中,120萬噸以上大型煤礦產量22億噸,佔60%,30萬噸以上煤礦產量10億噸,佔30%,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產量4億噸左右,佔10%。
在煤炭產業布局上,按照煤炭產地的不同功能,我國原來劃分的煤炭調入、調出和自給三個功能區將變為調入和調出兩個功能區。其中,調入區為東北、京津冀、華東、中南、川、渝、青、藏,調出區為晉、陝、蒙、寧、甘、雲、貴、新疆,主要位於西南和西北。
『十二五』期間,我國煤礦建設將由過去的重視大中型煤礦建設轉為建設大型現代化礦井,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煤炭資源豐富的6省區新建、改建的產能不小於120萬噸。此外,新增產能的建設將由此前的以新建為主轉為加強現有煤礦的技術改造、擴大產能為主。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研究設立煤炭准入門檻。據媒體報道,屆時一般礦井的年產量規模不得低於30萬噸;國家重點規劃礦區礦井產量不低於60萬噸,沒有瓦斯突出和水災害嚴重的礦井;各主要產煤省份的礦區礦井產量不低於120萬噸。
賀佑國表示,這次十二五規劃重點強調大型現代化煤礦建設,尤其是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礦建設。
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也是十二五要優先建設的,『現在我們露天產量是2.5億噸,佔全國的8.1%,下一步應該繼續加大。』賀佑國同時表示,『十二五期間重點提高的是企業規模,而不僅僅是數量。』
由於出現了不少國有大型煤企作為地方煤企整合的主導企業的情況,一時間關於煤炭業『國進民退』的說法甚囂塵上。
記者從河南省煤炭企業兼並重組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第一批兼並重組小煤礦名單的通知》中獲悉,河南省首批466處礦井被兼並重組,分別劃歸中平能化集團、河南煤化集團、義煤集團、鄭煤集團、河南省煤層氣公司以及神火集團等6大煤炭集團重組。具體分配如下:河南煤化集團58家,中平能化132家,義煤集團84家,鄭煤集團124家,省煤層氣公司38家,神火集團30家。頗受業內關注的是,這些有重組資格的企業中沒有一家民營企業。
這份通知讓不少中小礦主失望不已,『我們原本希望能多有幾家企業,甚至大的民營企業可以獲得兼並重組的資格,這樣未來談判時溢價的空間會大一些。但這個希望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汝州市一家私人煤礦的老板向媒體表示。
正在進行中的山東煤改更為大手筆,有媒體稱一家銷售收入總量或將超神華集團的大型煤炭企業將會通過山東的煤炭整合誕生。
按照省政府的規劃,山東此次煤炭產業板塊的整合主體包括省屬的7家煤炭企業。兗礦集團、淄礦集團、棗礦集團、新礦集團、肥礦集團、龍礦集團、臨礦集團將被合並為一家年產量超過1億噸的行業巨頭。『如若成功,山東將會誕生一家僅次於神華集團、中煤集團的全國第三大煤炭企業,銷售收入總量甚至超過神華集團,達到1300億元左右。』某雜志報道。
中國煤炭市場網觀察員李朝林是煤炭整合『國進民退』觀點的持有者。他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很多民營煤企如果聯合起來會形成和省屬國有煤礦差不多的實力和規模,但是國家的政策都是向國有大礦傾斜。
但就在今年『兩會』期間,河南省省長郭庚茂接受采訪時還表示,河南的煤礦整合將對各種經濟成分一視同仁,只要達到標准,不管省內還是省外,不管國有還是私營,都可以參與整合。
已經基本完成整合的山西高調宣布,煤炭企業重組並沒有將民營企業排除在外,而是屬於優進劣退、大進小退。
《山西日報》載文指出,此次兼並重組整合通過兩種途徑實現,一是直接轉讓。所謂『國進民退』,主要指的是小煤礦的直接轉讓。事實上,兼並主體並不完全是傳統意義上的國有企業,而是根據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來的股權多元化的企業主體,國家和個人都是這些兼並主體企業的股東。二是參股入股。這次兼並重組的另一種途徑是參股入股。事實上,『民』並未退,只不過是轉換了身份,由原來的老板變成了股東。
通過此次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合,山西省1000多處煤礦中,國有控股大集團辦礦550多處,地方國有控股辦礦近280處,非國有辦礦近190處,形成了多種所有制並存的辦礦格局,企業的股權結構也發生了重大改變。
有業內專家表示,煤炭企業兼並重組並沒有將民營企業排除在外,相反,政府希望看到民營企業通過此次整合發展壯大。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院長岳福斌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煤炭企業兼並重組主體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企業,『這裡不要問所有制,誰先進誰就是主體,而不是所謂「國進民退」。』
盡管張國寶明確表表示鼓勵『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的重組,但從當前情況來看,『跨區域』整合基本上停留在省域之內。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日前舉行的煤炭企業並購重組高層論壇上談到當前煤炭整合的若乾問題時表示,很多地方的煤炭企業重組都是依靠省裡的力量推動,使得跨地區跨省域的整合比較少。
早在各地大規模的煤企整合之前,發改委就聯合多個部門赴各地調研,發現地方保護主義增加了大煤礦兼並重組小煤礦的難度。調研報告援引例證指出,由於青海大量煤炭資源控制在私營企業和個人手中,地方政府要求必須由當地企業控股經營,給河南義馬煤業集團進入青海重組造成很大障礙。
不少專家指出,由於煤礦資源主要是由行政區劃的,在經營效益很好的情況下,很難讓當地煤礦主動退出。
中投顧問煤炭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告訴記者,跨地區跨省域的整合比較少是我國目前煤改工作中存在的一大問題,這一情況在短期內得到解決的可能性較小。『對於各主要產煤省份來說,煤炭資源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都希望盡可能將這種經濟利益留在省內。』
就在吳吟表態目前中國跨地區跨省域的整合較少之時,與會的一位西南省份大型煤企的負責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含蓄地表示:『煤改還得靠引導,很多外來資本沒有合格的團隊到本地來搞煤炭。』
吳吟在會上反復重申,煤炭整合的目的在於不斷提高產業層次,使得整個煤炭行業維持競爭,既不過度競爭也不形成壟斷,這樣纔能夠滿足煤炭支橕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現在的煤炭整合過程中部分地方國企有「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思維。』吳吟指出。
宋智晨指出,我國煤炭行業競爭情況相當激烈,未來出現地方性壟斷煤企的可能性較小。從長遠發展來看,煤炭行業中的兼並重組將成為常態,全國性的煤炭整合趨勢將不會改變,強者恆強將成為煤炭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如果煤炭企業只是著眼在一個地方發展,只是希望做一個地方性的壟斷企業最終是會被市場所淘汰的。同時,目前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規劃以及其他的煤炭產業規劃中,一再要求煤礦整合標准將提高到年產120萬噸,這也將會帶來煤炭行業兼並重組程度的深入,煤炭企業只有努力做大做強,走規模化發展道路纔能在市場環境中生存下去。同時,中央政府也應當鼓勵並購重組要跨地區、跨所有制,更要鼓勵跨國兼並重組。』宋智晨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