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瞭望》文章:慎防民主生活會『變味』
只有讓敢於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人無得失牽掛和後顧之懮,纔能使民主生活會起到實效
『又要開民主生活會了,又得說一些違心的話,聽一些無關痛癢的話。』6月中旬,北京市某機關一位領導乾部私下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抱怨。
根據中共中央1990年印發的《關於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乾部民主生活的若乾規定》,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乾部的民主生活會,每半年至少召開一次,『上半年的民主生活會應在7月底以前召開,下半年的民主生活會應在翌年1月底召開』。
作為黨內旨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組織活動制度,民主生活會一貫被視為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強領導班子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一大法寶。
但本刊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不少部門和單位領導班子的民主生活會質量並不高。只談成績、不談問題,或者大張旗鼓談成績、輕描淡寫談問題,把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甚至不管班子問題有多嚴重,相互之間總是諱言批評,最多是『提點希望』,偏離了民主生活會的本意。
評功擺好的『集體按摩會』北京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機關領導乾部告訴記者,在有些民主生活會上,也有人提意見,但多無關痛癢,或明貶實褒,比如『批評』領導『有時對同志要求太嚴』、『乾工作不注意身體』、『忙工作不顧家』,等等。
在他看來,部分領導乾部對民主生活會重要性認識不足,往往是在制度的約束下纔開。『有時就是以提高認識為名,找幾個文件,輪流念念,自我總結,沒有觸及靈魂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最後安排人寫個材料上交了事。』
有被訪者還提到,一些民主生活會被開成了『牢騷會』、『訴苦會』,領導班子成員不願敞開思想剖析自己,『在這樣的民主生活會上,能聽到的就是發牢騷、訴苦惱,找客觀原因,唯獨不講自己存在的問題。』
此外,本刊記者了解到,有些民主生活會並不民主。會議一開始,『一把手』就搶先發言作報告,講得天馬行空,容不得別人插話,更不給別人留發言時間,活生生一個『報告會』、『家長會』。
按照上級黨委(黨組)成員參加下一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的要求,有些單位和部門的民主生活會上,雖有上級領導參加,但這些領導通常只說些『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之類官話套話。
上世紀80年代,中央以成文規定的形式,首次建立全黨統一的民主生活會制度。1992年10月18日經黨的十四大通過,在黨章中首次載明領導乾部必須參加黨委、黨組的民主生活會,並沿襲至今。
據中央黨校黨建專家葉篤初教授介紹,民主生活會是專為擔任一定職務的領導乾部所設置的,即領導乾部在參加黨的支部、小組生活之外,還必須定期參加黨委、黨組的民主生活會。『但近年來民主生活會病象滋生,有些人對此頗多針砭,有的擔心「漸流形式」危險。』
受訪專家認為,民主生活會需要有真誠、深刻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如果不能營造開展積極思想斗爭的良好氛圍,變成相互評功擺好的『集體按摩會』,暴露出動機不純、思想不純、黨風不純,是新形勢下作風腐敗的一種具體表現。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