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假中暑』直奔『中暑』
- 發布日期: 2010-07-05 00:00
- 作者:
本報訊(記者姜艷秋通訊員李京紅王菲)近日,津城氣溫昇高,濕度加大,人容易出現多汗、口渴、無力和沒有胃口等相關癥狀,被稱為『假中暑』。解放軍第二五四醫院急診科宋偉主任分析:這種情況很可能是中暑的先兆癥狀。在這種高溫、悶熱的天氣裡,長期坐在辦公室裡的人尤其容易中暑。一般我們會認為戶外工作者最易中暑,其實在悶熱環境中,屋內更不安全。宋偉主任還介紹,一到伏天,經常能聽到周圍的人說自己中暑了,但往往只是身體不適,並不是真正醫學意義上的中暑。宋主任說:『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癥狀總稱。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漸進的。如果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因為這很可能就是先兆中暑,立即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如果出現發燒現象,伴隨面色潮紅或蒼白、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則很可能是真中暑了,須及時就醫。』
面對『假中暑』的警報,我們應積極防御,宋主任建議廣大市民從衣、食、住、行多方面入手:第一,在外出時,要做好防曬工作,戴太陽鏡、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穿透氣性好的棉質或真絲面料衣服。第二,食物方面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如魚、肉、蛋、奶和豆類;另外,還應多吃能預防中暑的新鮮蔬果,如西紅柿、西瓜、苦瓜、桃、烏梅、黃瓜等。第三,空調溫度不要開得過低,室內外溫差太大也會導致中暑。另外,充足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防止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第四,要避免中暑,最好不要在10時至16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段時間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可能性大。如果需要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還要准備充足的水和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