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7月5日訊今日,歐洲委員會宣布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原則性同意向綠星節能減排私募基金(綠星)投資1000萬歐元。
綠星是中國首支專注投資於能源效率的私募基金,該基金主要對發電餘熱回收利用中小型項目進行投資。這些項目能極大地節省能源密集型工業公司(如水泥、鋼鐵、焦炭生產企業等)的電費開支。該基金還將投資於可再生能源(如城市建築物屋頂的太陽能電池板)和清潔技術行業(如廢塑料回收利用)。
歐洲委員會和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認為,盡管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但其能效領域的融資機制尚在不斷發展之中。綠星作為一個開拓者,將進一步激發中國充分利用節能領域無限機遇的浪潮。如綠星之類的私募基金不僅為滿足中國的能源需求做出了貢獻,還對其應對氣候變化有所幫助。
歐盟是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的主要投資者,其另外兩個投資方是德國和挪威。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是由歐洲投資基金(歐洲投資銀行集團)管理的一支基金的基金,旨在向新興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提供清潔能源。
該基金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發起,由其下的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成立。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共同領導。
背景資料:2006年10月6日,歐洲委員會向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遞交溝通文件,提議建立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資源基金。這份建議在(歐洲委員會)第1905/2006號發展合作工具條例中進行了進一步闡述,並於2006年12月18日由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批准,建立了發展合作融資工具。發展合作工具條例的第13條為『環境和包括能源在內的自然資源可持續管理(ENRTP)』的多年戰略主題方案打下了基礎。
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由歐洲委員會與歐洲投資基金聯合於2008年3月啟動。建立基金的談判時間很長,因為這是歐洲援助合作辦公室首次發起和參與這種私募基金。德國和挪威積極參與了啟動過程,歐洲投資基金甚至歐洲投資銀行也作為該基金的顧問參與進來。
作為『歐洲清潔可再生能源、能效與環境變化相關發展計劃』的首項具體計劃,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作為盧森堡傘型基金(專業化投資基金——浮動股本投資公司)的建立,並於2008年11月3日獲得盧森堡監管當局(金融業監管委員會(CSSF))的批准。
歐洲委員會以8000萬歐元啟動了該基金,分4年(2007-2010)投入,並預計其他公共或私人渠道的融資將使該基金擴大到至少1億5千萬到2億歐元。2008年11月6日,首日收盤時,德國認購了總額為2400萬歐元的承付款項中的600萬歐元,挪威也撥出總額接近900萬歐元的款項。在歐洲委員會的投入款項中,有500萬歐元被用於一個新的項目,即以贈款的方式在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的運營前期和運營期間為區域基金提供支持。
到2009年底,前兩次投資都已落實:兩支可再生能源商業投資基金,共計2250萬歐元。一支是發展一號基金,其資金用於支持非洲南部國家清潔能源的投資;另一家是伯克利能源的亞洲可再生能源基金(REAF),其資金主要用於印度。兩家基金都投資於可再生能源項目,例如風力發電站、小型水力發電站、生物質能源和甲烷回收等。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