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們正計劃擴大生態農業種植和養殖規模,讓村民人均純收入每年至少遞增100元。』談到村裡的發展,貴州金沙縣普安村黨支部書記羅光昕總是充滿信心。這位黔西北漢子帶領村民堅持苦乾巧乾,使昔日的荒山變成了花果園,村民收入持續增長。
地處烏蒙山區的金沙縣清池鎮普安村水源豐富、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過去,村民一直沿用傳統的農耕方式,土地利用率低,產出低,普安村長期在貧困線上徘徊,是省級二類貧困村。
2001年底,善於鑽研科學種植、為人正直的羅光昕當選為貴州金沙縣普安村村委會主任。由此,這位剛邁入而立之年的年輕人離開了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建築施工隊,從一名包工頭變為一個貧困村的領頭人。
『我們守著一片「寶藏」,卻還在為吃穿發愁,普安人再也不能這樣過了。』羅光昕當選後發表的這番『施政演說』,說出了全村父老鄉親的心聲。
糧食產量低、村裡不通路,這是擺在剛剛上任的羅光昕面前的兩大難題。『先治河,再修路。』羅光昕首先帶領村民對村裡洪水泛濫的河道進行改道治理。挖斷攔河山,改直河道,不僅減少了洪災,還將舊河道改造成了100多畝肥沃良田。
隨後,羅光昕挨家挨戶發動群眾自籌資金,開始修路。他利用冬季農閑時節,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在苦戰三個冬天後,終於打通了普安村連接清池集鎮的一條9公裡長的公路。
為了修這條富民路,全村共集資6萬多元,村民投工投勞2000多個。『大家的支持與信任,就像讓我摸到了一顆顆熱騰騰的、充滿著擺脫貧困和發家致富希望的心。』羅光昕說。
在治河、修路的同時,羅光昕又將目光盯在了普安村海拔低、熱能高的自然優勢上。在多次到外地取經,請來專家實地查看的基礎上,羅光昕決定帶領村民種植早熟蔬菜和經果林,走『山上林果藥茶,山下禽畜果蔬』的立體農業之路。
然而,一些村民們卻對種蔬菜、栽果樹能否成功心存疑慮,甚至抵觸。羅光昕對此表示理解:『要村民們改變祖輩傳下來的栽種水稻、玉米耕種方式,只有讓大家看到收益,纔會放心地跟著乾。』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