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為逐步建設實時價格監測調查系統,國家發展改革委7月6日在海口市舉辦全國實時價格應急監測調查業務培訓班。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在會上講話時表示,嚴禁物價局工作人員不經現場調查,坐在辦公室編造物價數據。(7月7日新華網)
有關領導在講話中提到物價數據『造假』問題,說明有關方面對『編造數據』的問題已有察覺。但筆者以為,能否真正落實到位依然令人擔懮。以會議性質的講話和強調,對於熱衷造假的官員而言,未必不會成為『耳旁風』。會議紀要也好、相關領導指示也罷,總之是比較隨意的,也與領導乾部個人重視程度有關。在缺乏相關配套制度約束和支橕的情況下,統領全國物價部門的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能夠事無巨細地發現地方部門和地方官員『編造數據』,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拋開上述因素,在對數據真偽鑒別功能弱化的情況下,無論是官員坐辦公室編造數據,還是深入基層一線統計和掌握數據,結果都能『交差』。也就是說,官員編制物價數據過程中,無論是偷懶式的『胡編自造的』,還是認真統計得來的,結果都一個樣。如此一來?惰性主導之下,公務人員能喝著茶水、享受著比勞作的農民工多達數千元的高溫補貼,誰還會跑到酷熱的市場搞調研?
更何況,『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積弊頗深。據資料顯示,地方GDP之和高出國家核算數據由來已久,2004年高出差率達到19.3%。在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獲得較全面的數據後,當年差率縮小到4.8%。隨後差率又逐步攀昇,根據公開數據測算,2008年達8.8%,2009年上半年接近10%,地方GDP之和比全國GDP多出1.4萬億元,幾乎高出整整一成。有關部門就此做出解釋時稱,除了統計口徑有區別之外,連年來中央和地方數字打架,不排除個別地方有刻意『摻假』行為。事實也正如此,越是客觀真實的數據,越是得不到地方領導『待見』,而數據『摻摻水』或『放放水』,卻能讓官員出政績。那麼,任哪一個地方物價部門、統計部門能抵御得了誘惑呢?在這樣的機制之下,還去一個市場一個市場地跑、一家企業一家企業地收集數據,豈不成了『傻子』。
就『造假』問題,日前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在國際旅游島建設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說,海南的文明生態村建設在全國有名,可我最近下鄉調研時發現,一些村莊門口立著醒目的『文明生態村』牌子,走入裡面一看,除了有一個籃球場和文化室,根本感受不到『生態文明』的氣息,房屋陳舊、道路髒亂、生產落後。農民連溫飽問題都得不到解決,哪會有心思去打籃球?花費那麼多冤枉錢去做表面文章,真不值得啊!看看吧!這就是又一起典型的下級糊弄上級的數據造假典型。如果不是衛留成的負責和偶然間的察覺,這樣的『蒙騙』上級,也不知道還會存在到何時。
所以,國務院物價司相關官員能夠痛批個別地方官員,不出辦公室就編造數據的行為,很值得喝彩。但痛批之後,還應盡快建立一整套制度來約束官員、並激勵官員深入一線真正以為民負責的態度,將客觀真實數據統計上來。作者:畢曉哲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