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非法采砂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采砂對海島的破壞更是令人觸目驚心:20年的時間,廣東境內有230多個海島消失,由1431個減少到1100多個,特別是面積為4.9平方公裡的湛江最大無人島———羅斗沙島,非法采砂直接造成該島的面積縮水一半!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對非法采砂一直持高壓打擊態勢,但非法采砂在我省依然愈演愈烈。3年前,南海九江大橋垮塌,人們對這座屢屢獲獎的大橋被輕輕一碰就轟然坍塌200米感到匪夷所思。事後證實,大量非法采砂船的頻繁出沒促成了九江大橋的倒下。2008年,本報再次報道《博羅東江大橋危如累卵》,非法采砂者瘋狂采砂250米,大坑離橋墩僅10米,主航道水淺非主航道水深,船只只能顛倒通行,人們都害怕繼續下去這座橋終會步九江大橋的後塵。現實中,盜砂者並未停下腳步,河道損毀嚴重就把眼光投向了更容易得手的無人海島,羅斗沙島這座為沿海村莊充當『守護神』的海島不斷瘦身,導致村莊屢屢遭受臺風、海浪和海潮的侵襲。
非法采砂猖狂自然因為利潤之誘惑。河砂作為一種不可替代的建築原料,每年的供求量遠遠不能滿足建設的需求,看到河床上、海島上甚至山林裡隨處躺著白花花的銀子,不法分子很容易垂涎欲滴。2005年我省頒發了全國第一個為河道采砂專門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廣東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結束了廣東河道采砂管理規范不明確、權力與責任不統一的體制。然而現實中,水利部門調查顯示,地方保護、暴力抗法、部門交叉執法等,使本就步履維艱的禁止非法采砂雪上加霜。在經濟利益的考量下,一些地方政府往往選擇收取『管理費』的方式,對光天化日下的偷砂行為睜只眼閉只眼,所謂河流生態、航運安全及河流安全的長遠考量早被拋到九霄雲外。嚴格的規定、松散的執行,讓采砂行業偏離應有的經濟軌道,轉向醉心於行業潛規則的把握,甚至因為采砂行業的集團化、智能化、黑社會化,使得這一肌瘤更是成為痼疾,暴力抗法愈演愈烈。據行內人士保守估計,一艘功率大的抽砂船每天至少賺50萬元,多幾艘船利潤更是成倍增長,但條例規定的最高處罰額只有30萬元,如此不成比例的成本與收益,自然造成采砂行業的發展愈發扭曲與畸形。
一位水利專家在談及非法采砂時直言不諱:在背負破壞生態罵名的暴利下,非法采砂始終處於愈禁愈烈的尷尬中。要打破這種尷尬,除了增大震懾力度、強力執行法律恐怕別無他法,但怕就怕現實中雷聲大雨點小。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