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化工廠出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繼南京市棲霞區邁皋橋塑料四廠可燃氣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後,28日12時,穿越吉林市永吉縣的溫德河出現洪峰,永吉縣經開區內的新亞強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眾鑫集團兩家企業的庫房被洪水衝毀,有7000只左右的物料桶被衝入溫德河,進而流入松花江。
這兩起有關化工廠的事故都造成了嚴重後果,也讓人們再次審視化工廠的規劃問題。
近年來,出現了多起化工廠事故,而這些化工廠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距離居民區和河邊都非常近,有的化工廠與居民區甚至近在咫尺。
按理,不要說化工廠需要遠離居民區,就是一般工廠地址也要與居民區保持一定距離。為何會出現這些化工廠與居民區與大江大河近距離甚至『零距離』的狀況?是這些工廠負責人或他們的頂頭上司缺乏安全意識嗎?好像不是。
對於化工廠選址,在已出臺的危險化學產品行業管理條規中已有明確的規定。比如,必須建有一個5到10公裡的隔離帶。但條規制訂是一回事,具體執行又是一回事。2006年7月11日,原國家環保總局通報稱,總投資近10152億元的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項目中,81%布設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45%為重大風險源。個中原因,除了一些地方招商引資上項目心情迫切,或疏忽對化工行業嚴格監管之外,重要的是,近幾年,各地人口密度增加,城市不斷擴張。
時下,為推進城鎮化,各地不斷出臺城鎮化政策,城鎮化擴張改變了原來工廠區與居民區隔離的局面。比如,2005年,北京化二廠爆炸事故發生後,北京市作出決定,將包括化工等污染企業全部搬遷至五環之外。但今日,北京五環外已是高樓林立,小區處處。可見,化工廠設置回避不了城市膨脹的壓力。今天按安全規定設立的化工廠,明天可能周邊就會建起居民區。
因此,分析一系列化工廠出事危及居民安全和污染江河事故不能不觸及一個問題:規劃。
各地工廠區、居民區、文化區如何設置,事關總體規劃。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實踐,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人們對各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規劃越來越重視,這是推進改革開放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比如,官員任期、官員素質、規劃意識和民主監督渠道等方面原因,不少地方總體規劃事實上存在著顧此失彼,不協調不配套的缺陷。還有一些地方領導,基於新官上任喜歡新規劃新思路的思維,對上屆班子制訂的規劃往往束之高閣,另起爐灶,這樣規劃成了橡皮泥,隨意性太大。
而今,正是制定十二五規劃之際,吸取一些地方關於化工廠由於選址不當,污染江河,危害公眾的教訓已成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角度看,只有真正淘汰了那些不符合產業規劃、不符合安全防護要求、能耗高、污染重的化工企業,改變依賴重化工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纔能推進經濟良性發展。『十一五』期間,中國城鎮化得到快速發展,前4年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0.9個百分點。截至2009年,中國城鎮人口已經達到6.2億,城鎮化率達到46.6%,與2000年相比,城鎮人口增加1.63億,城鎮化率提高10.4%,年均提高約1.2個百分點。而且,從中國的城鎮化規模來看,不論是年淨增量還是城鎮人口總量,都已經長期處於世界第一的位置。中國城鎮人口總量為美國人口總數的兩倍,比歐盟27國人口總規模還要高出1/4。《2010年城市藍皮書》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進入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雙重轉型的新階段,預計城鎮化率年均提高0.8-1.0個百分點,到2015年達到52%左右,到2030年達到65%左右。人口增長與城市擴張迫切要求在規劃方面要有前瞻性。可以說,科學規劃人口發展,科學規劃主體功能區,科學推動城鎮化使社會有序和諧發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近期連續發生的化工廠事故,也提醒各級黨委政府,城市規劃,茲事體大,馬虎不得。 一吟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