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責任、目標、方向——在深圳特區迎來自己『而立之年』的時刻,不論是回顧特區的成功經驗,還是觀察她正在探索的發展道路,作為中國特區建設的典范,深圳的成長對其他特區甚至全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也正是在這些『特區啟示』的基礎上,人們期待深圳這座『改革之城、創新之城』,能繼續擔負起試驗田和探路者的使命,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經驗。
深圳特區的發展成就,是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的突出成果,是勇於解放思想、敢於『殺出一條血路』的特區精神推動所致今年8月,《深圳2040城市發展策略》項目正式啟動。這份新鮮出爐的研究計劃打算用12個月左右的時間,為深圳未來30年的發展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尋求民生幸福城市的建設新舉措、謀劃世界先進城市的新內涵、搭建實現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新途徑。
『我們希望這份發展策略首先能突出創新特色,讓深圳在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繼續走在前列、勇當先鋒。』深圳市常務副市長呂銳鋒這樣說。
堅持改革、深化開放——從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特區成立那天起,改革、開放這兩個詞匯就被烙印在深圳特區每一步的發展脈絡之上,成為推動這座城市發展的根本動力源泉。
深圳的改革,是在統籌兼顧的原則下堅持特區使命,不斷解放思想、不怕犧牲短期利益、積極結合自身條件和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早在建立之初,特區就以市場為取向,以基本建設管理體制和價格體制改革為突破口,率先在工資制度、基建體制、勞動用工制度、價格體制、企業體制、勞動保險制度、乾部人事制度以及政府機構等方面進行改革,創造了『深圳速度』,讓全國為之振奮。
深圳的改革,是與對外開放緊密結合、大膽學習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先進文明成果,在擴大開放中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定之舉。
30年來,深圳利用外資和國際先進技術,從『三來一補』企業起步,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城市,形成了較高層次的全方位開放格局和高度的外向型經濟。1979年以來,深圳累計吸收外商直接投資456.2億美元,平均每年遞增27%。
2009年,在深圳投資的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總數累計達166家。『通過堅持對外開放,自身資源不足的深圳快速吸納國際資源和要素,不僅迅速改變了自身面貌,而且對全國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李羅力說。
深圳的改革,是在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積極推進政治、社會和文化領域體制改革的統籌行為。
進入新世紀以來,深圳在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積極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成立行業協會服務署改革辦公室和市政府服務大廳,推行電子政務,改革重大投資項目審批制度,加快建設現代服務型政府,同時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2010年以來,深圳還率先在全國推進『大部制』等改革舉措,為全國行政體制改革作出了積極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1] [2] [3]下一頁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