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以金融業務著稱的日本野村控股集團近日宣布進軍農業,投入1.5億日元(1美元約合85日元)資本金,設立從事農業經營的子公司栽培西紅柿,被認為是將觸角伸到『第六產業』。
曾在東京一家信息技術公司工作的八木岡此前從來沒有回家務農、繼承父業的想法,然而『第六產業』的出現,讓他辭掉工作回到家鄉。在有17年種植草莓經驗的父親的幫助下,他利用自己的技術,用心設計草莓冰激凌在網上熱銷,6個裝的商品賣出3150日元的高價。
『第六產業』是日本當下正著力推進的新型農業。以往,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僅僅局限在農產品生產過程,『第六產業』則融合了第二產業的食品加工業、肥料生產等制造業,以及作為第三產業的農產品流通、銷售、信息服務等,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的一體化。將三者相加,1+2+3=6,這便是『第六產業』,其核心就在於『一體化』和『融合』。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的一體化,使得在產地增加農產品附加價值成為現實,使得農業從業者與不同產業、不同領域,如食品加工業、旅游業、高科技產業開展合作成為現實。日本計劃到2015年在500處產地推廣生產加工銷售服務戰略,實現產地增收5%以上。
針對日本農業此前面臨的發展窘境,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農業專家今村奈良臣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首先提出了『第六產業』的概念,指出可以通過3個產業的相互融合,提昇農產品附加值,改變農業發展前景。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2005年日本食品業生產總值為81.7萬億日元,其中,農水產等初級生產部門佔比最低,僅佔13.5%,而食品加工部門佔28.1%,流通部門佔38.5%,餐飲業佔19.8%。農水產佔比從1960年的40%一直下降到1990年的20%左右,直至現在的13%,而加工、流通、餐飲業比重不斷提高。也就是說,隨著經濟發展,日本國民消費日益多樣化,食品加工、餐飲服務業發展迅速,其附加價值也更高,而農產品生產本身的價值佔比不斷降低。這成為日本傳統農業日益蕭條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農業為主體,讓第二、第三產業附著其上,原本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變身為綜合產業。綜合了農業、飲食、地域資源等多要素的『第六產業』的誕生,讓人們發現了創意農業的可能性。擁有絢麗包裝和豐富內涵的新農業一改以往衰落的形象。
『第六產業』通過激發農業活力,增強了地方經濟發展動力。而新產品的開發、設計、試驗、促銷等,需要各領域專門人纔,需要流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新技術、新品種需要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因此,日本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資金、人纔開始進入到日趨活躍的『第六產業』。
電子信箱:gjjk@pd.people.com.cn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