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39年,日本特高課在上海試用無線電定位車,在內奸的配合下,中共上海情報站秘密電臺遭到滅頂之災。與此同時,延安方面擊斃日特組織『紫密班』潛伏人員『毒箭』沈四平並嚴密封鎖消息。社會部首長武岳決定派一位情報領域的生面孔——軍委通校的無線電教員李俠,去上海完成甄別內奸的『雙簧計』……8月29日,電視連續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即將登陸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檔,再現當年電影留給人們的那個『潛伏』故事。
近幾年,諜戰劇一直是熒屏上的一個『大部頭』題材,但隨著作品的增多觀眾對於諜戰劇情節雷同的聲音此起彼伏。《電波》的主創表示,雖然有電影的珠玉在前,但新版《電波》的劇情在真實的基礎上對原影片又有了很多創新和突破。
在新版《電波》中,李俠的角色被設置為以國民黨身份潛伏在日本情報機關76號中,為共產黨發送情報的地下黨人。在日本人今井一控制的76號院裡,李俠與之周旋、戰斗,而今井一對李俠懷疑的同時還不得不重用這個電訊方面的人纔,最終李俠一次次地把敵人的機密情報成功傳遞給延安『老家』。
而新版《電波》中傳遞密碼的方式可以說五花八門,從一個眼神到一個動作,從一幅密碼畫到一首奇怪的鋼琴曲,從一個不完整的煙頭到懷中嗷嗷待哺的嬰兒,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密電碼的設置與破譯,終極傳遞密碼的方式則是用死亡的方式向戰友揭開謎底。
記者張少宣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