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不但知道食物具有五種不同的味道,並且認識到五味各有不同的作用,與五髒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五味歸五髒之說。
秋天,氣候涼爽,這時五髒屬肺,食物的五味中辛味散肺氣之郁,應當『平補』。可食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茭白能降低血脂、解熱毒、利二便;南瓜能潤肺益氣,止痛安胎;蓮子益脾養心,固精止瀉,開胃安神;桂圓治貧血、神經衰弱、產後血虛;黑芝麻補肺助脾、潤腸通便、益肌膚;紅棗養脾平胃、安中益氣、補血益陰;核桃補腎養血、潤肺潤肌,防治神經衰弱和腰腿痛。
秋三月氣候乾燥,因此秋末冬初可適當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陰潤燥。老年人脾胃虛弱者,宜食溫熱熟軟的食物。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以進行食補食療,沒有病的健康人也可以進行食補,但應該用氣平味淡、作用和緩的食物,從中吸取營養,輸布全身,保持旺盛活力,減少疾病,推遲衰老。一般可常用豆蔻饅頭、玉蘭油雞、山楂肉乾、牛肉湯、蝦仁等。
秋季怎樣進行食補
秋天,有利於調養生機,去舊更新,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因此,稍加滋補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在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更宜在秋天打好營養基礎,以增強體內應變能力,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
秋季進補,應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服食具有健補脾胃的蓮子、山藥、扁豆等。
秋季容易出現口乾脣焦等"秋燥"癥候,應選用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食品,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銀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磷、鐵、鎂、鈣等,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可用水浸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對治療和預防『秋燥』有較好的效果;百合也有養肺陰、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
秋季,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進行滋補食療的好季節,也是健康人進行食補的好季節。通過食補可使人保持健康的體魄、旺盛的精力,從而達到減少疾病和推遲衰老的目的。
秋季疾病的飲食防治
秋天,氣候忽冷忽熱,有時又秋雨連綿,對於老年人來說,很難適應這樣急劇變化的氣候環境,以致常患傷風感冒或舊病復發。但如能及時應用食物防治,則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疾病的發生。
具體防治方法是:老年人患有消化不良、夜尿過多等癥,可用山藥120克,洗淨,去皮,切片(或乾山藥60克,浸泡後去皮切片),大棗10枚洗淨,與大米50克共加水適量煮粥,再加蜂蜜適量調味,每天早晨空腹服1?2小碗。山藥味甘,含有脂肪、蛋白質、粘液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有滋養強壯、助消化等功效。如因用腦過度導致神經衰弱,或患慢性咳嗽、腰腿酸痛等癥,可將核桃仁1000克搗爛,加蜂蜜1000克,調勻,用瓷瓶裝好密封,每天2次,每次1匙,溫開水送服。核桃味甘,性平且溫,有補腦、補腎、抗疲勞功效。對於體質虛弱的老人,可備齊糯米1000克,白糖250克,葡萄乾、核桃仁、瓜子仁、白果仁、蓮子、桂圓肉、紅豆沙、熟山藥、小紅棗、青梅、桂花、豬油、淀粉各適量。然後將白果去皮除核,切成四瓣;紅棗去核,熟山藥去皮切開;再把5只碗抹上豬油,隨後將白果等食品在碗內擺成花樣;並將糯米淘乾淨後放入盆內,加水1000毫昇,蒸熟後盛出,待涼後加白糖100克攪勻,分200克1份,裝在擺好白果等的碗內,再略蒸一下。最後將清水和糖150克,燒開後加入淀粉,調成薄芡汁,澆在糯米飯上,撒上桂花即成。此飯為『健身八寶飯』。每天早晨空腹食1碗。如患有高血壓、肢體麻木者,可將生葛根15?20克洗淨,紅棗10枚浸泡後切片、去核,加水適量煮湯。可每次服1?2小碗,連棗同食,每天2次。也可將鮮麥芽含30克洗淨(乾麥芽減半),每碗乾面粉中摻2湯匙鮮麥芽,加糖適量,制成薄餅或糊狀,也可與各種蔬菜一起烹調,可每次食麥芽糊1?2小碗,或麥芽餅1?2個,每天2次。麥芽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E、以及銅、鎂、鋅、鐵等微量元素,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耐力、延緩衰老、防治失眠和防止記憶力衰退等作用。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