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連日來,天津市各界積極開展“天津精神”提煉總結活動,大家集思廣益什麼是“天津精神”。天津社會科學院的科研人員也開展了熱烈討論。專家學者們普遍感到,在“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天津效益”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同時,本次的“天津精神”的提煉總結活動不但十分必要,而且恰逢其時。
大家認爲,城市精神,是指一個城市通過其市民行爲方式(包括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交往方式)、規章制度、文化藝術、倫理道德、城市景觀等方面體現出來的共同價值觀念和心理導向,是根植於歷史,引導城市未來,區別於其他城市的靈魂,也是體現城市獨特風格的顯著符號。提煉的基礎是全面認識和總結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的成功經驗;提煉的過程就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過程;就是廣大市民自我激勵、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對天津市城市軟實力的提升,對城市的未來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通過不斷深化認識和比較其他城市的經驗,大家對“愛國守信、務實創新、包容開放”等比較能夠反映天津市歷史特點和現實追求的核心內容,有了新的理解,並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就如何總結提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注重人文特色
發揮引領作用
天津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張健認爲,精神是指人的意識,是經過長期的文化與歷史的積澱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狀態。因此,城市精神就是這座城市市民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和追求,是這座城市的靈魂。它所展示的是一座城市的整體面貌和形象,是引領城市發展的一面旗幟。提煉總結“天津精神”,就是要我們在歷史和現實中去追尋支撐着天津這座城市生生不息、不斷走向輝煌的天津人的性格品質,它必將爲我們建設富有獨特魅力和創造活力的文化強市、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和支撐,必將進一步凝聚天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強化天津人民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提煉總結“天津精神”,應該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要充分考慮到天津的歷史與文化特點。既然精神是人的意識,它就一定是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的實踐中所產生,並在天津所特有的環境中不斷成長和形成的,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和相對的穩定性,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天津這座城市和天津人的特點與性格。二是要考慮到對未來發展的引領作用。我們總結和提煉“天津精神”,是要尋找支撐着天津這座城市不斷髮展壯大的心理和思想因素,尋找這些因素的目的是要弘揚這些因素,使其在未來的城市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三是要考慮到便於普通市民的理解、掌握和傳承。總結和提煉出“天津精神”表述語以後,天津市民應該充分理解、認可,並將通過表述語這種精神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基於這種考慮,特別是親身體驗了新時期以來天津人民在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天津精神”可以用拼搏、務實、開放和創新來概括。縱觀天津的歷史與現實,無論是業已形成的“引灤精神”、“女排精神”,還是正在引領人們幹事創業的“濱海精神”、“五加二白加黑精神”,都集中體現了天津人民拼搏奮進的精神面貌。天津因水而生,因此天津人好強、務實,勇於擔當,這種性格表現在工作上就是不甘落後、埋頭苦幹,而且崇尚實幹、講求實際、求真務實,不擺花架子,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天津所取得的成績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歷史上天津曾是重要的水陸碼頭,四海賓朋穿梭往來,養成了天津人民不保守、不排外的氣質,養成了天津人民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和世界眼光。當前,開放既是人的開放、信息的開放,也是服務的開放、結構的開放;既是對國內的開放,也是對國外的開放,天津通過開放展示着自己的包容,實現了比其他地區更好更快的發展。“創新”是城市活力迸發的源泉。近年來,天津通過“創新大討論”、“解放思想大討論”,創新了思路和工作方式,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城市面貌、文化建設和社會管理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已成爲助推天津發展的不竭動力,是引領天津未來發展所必需的人文品質。

注意表述規律
遵循一般原則
天津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王立國認爲,根據“重視歷史傳承、把握時代脈搏,立足城市現實、着眼城市未來”總體要求,天津社會科學院科研人員對已經完成本地城市精神提煉工作的城市和地區表述語做了初步收集和整理。從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深圳等18個城市(地區)的表述語來看,呈現出如下特點和規律:
第一,表述語的總字數以8個字和12個字居多。對收集到的18個城市(地區)確定的表述語統計分析發現:使用8個字的地區和城市佔總數的38.8%,使用12個字的佔22.2%,使用16個字的佔16.6%,其餘分別爲使用6個字、5個字、4個字及20個字的地區及城市,且僅限於一個。可見,對城市精神的內涵理解不同,提煉的結果也各異,但是,爲了全面反映城市特質,準確地表述城市精神,有效地將本地的歷史傳承及現實狀況加以彰顯,多數城市(地區)都注意避免總字數的過長或過短,避免因此可能出現的過長不易記憶,過短無法全面概括的弊端。
第二,表述語的字節以4字詞組爲主。18個城市的表述語中,採取4個字爲一組的方式達到10個城市,佔總數的55.5%;2個字爲一組的是5個城市,佔27.7%;其餘城市中3個字爲一組、5個字爲一組、6個字爲一組各有一個。在漢語表達方式中,4個字一組是比較容易將內容和形式相統一、發音與韻律相一致的。當然,2個字一組的表述也有近似的功能。例如長沙市的城市精神表述是:“心憂天下、敢爲人先”,發音無歧義,朗朗上口,易記易懂,還能充分體現城市特徵。濟南的表述語是“誠信、創新、和諧”,通俗好記。
第三,反映現實特點和未來導向的詞語使用頻率較高。資料顯示,使用頻率最高的是“開放”一詞,佔總數的38.8%;與之並列的頻率詞是“誠信”,也是38.8%,因爲有一個城市使用的是近似語“守信”,因此,可以視爲等同於同樣比率。使用“創新”一詞的城市達到33.3%;使用“包容”、“和諧”、“務實”的城市分別達到22.2%;使用“愛國”和“厚德”的各有兩個城市。其餘的表述語各有精彩之處,且地域特徵更爲突出。例如,新疆和唐山的表述語中都有“感恩”一詞,聯繫其地理、歷史、文化等因素,讓人感到也很貼切。
綜合上述統計分析結果,結合國內外名校名城的校訓、城市CI標誌語等表述經驗,“天津精神”的提煉需要注意幾點原則:
第一,表述語應儘量能兼顧“反映歷史、體現現實、引領未來”三方面的要求。在字數一定的前提下,要保證反映現實和引領未來的主體需要,不應過多糾結在歷史評價上。
第二,表述語應當儘量反映本城市的特色所在和城市品位。因此,在有選擇餘地時,儘量不用太一般性提法。避免“千城一面”,難分彼此。如果無法迴避,則可以儘量使用同義詞,或者對詞語有所延伸延展。例如,“包容”一詞各地使用較多,可以用“兼容”或“兼蓄”替代,使原意有保留,意思又有延伸和拓展。
第三,表述語的提煉要處理好全局與局部、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儘量從城市的總體形象、主流人羣的精神特質、城市的人文精神追求等方面加以概括,避免過小過細,避免將本地人羣的部分性格特徵不加甄選就直接上升爲城市精神。
第四,表述語要易懂易記,易上口且無歧義。字句儘量不超過12個字。不僅中文不能有生僻字和容易產生歧義的多音字,而且要考慮翻譯成外文時,不能有無法迴避的尷尬,否則確定後一旦列入城市的宣傳資料,容易發生誤解甚至糾紛。
第五,表述語的結構和音節不宜過長。2個字組合、3個字組合、4個字組合是主要選擇,其他組合使用難度相對較大。
把握不同角度
處理兩個關係
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李超元認爲,總結提煉“天津精神”表述語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民心工程,要想傳神地提煉出“天津精神”,從方法論的角度說,需要注意解決好兩個關係。
一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總結提煉“天津精神”表述語實際上是提煉天津人精神風貌的共性東西。我們先後總結過“引灤精神”、“危改精神”、“女排精神”、“濱海精神”等,這些相對來說是屬於個性的東西。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提煉能夠體現天津總體精神風貌的共性東西。這種共性的話語,對於全國來說,又應具有天津個性,否則,和其他城市就沒有太大的差別了。
二是照顧全面和突出重點的關係。“天津精神”涵蓋的方面很多,總結提煉表述語就是要抓住重點,抓住最能體現“天津精神”風貌的東西。面面俱到反而不容易突出重點,不必刻意追求面面俱到,要敢於捨棄一般化。
作爲引領未來的話語,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交流融合,共性的內容會越來越多,例如開拓創新、拼搏超越、開放兼容等,其他城市地區也會這樣概括,不太容易突出個性色彩。目前,其他城市地區的概括有的側重於體現歷史傳統方面的優勢,有的側重於現實方面的概括。如何把握兩者的度,需要一點學問。
打造形象特徵
提升文明素質
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張利民認爲,城市精神的構建還要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第一,城市精神培育與城市外觀形象的互動。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內外部公衆對城市的總體認識和評價,是城市的抽象與現實的概括,也是城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載體。加強城市形象的建設,要加強整體規劃,切實維護城市個性和歷史文脈的外觀形象,以保護和治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突出地方特色,要建設具有個性化的城市外觀形象文化,建設一系列標誌性的文化設施等。
第二,城市精神培育與市民文明素質的互動。城市精神是在人民羣衆中間生長的,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精神,人民羣衆是塑造城市精神的主體。人民羣衆是城市精神長盛不衰的動力。因此,培育城市精神的過程要成爲市民實踐的過程,成爲市民提高素質的過程。要以人爲本,堅持不懈地抓好市民的道德誠信、文化素質、文明行爲等方面的提高,通過人們的具體行爲展示城市精神。
總之,城市精神作爲一個城市發展的記憶載體和現實寫照及未來引領,她的塑造不僅彰顯城市的個性與魅力,更代表着城市的發展理念和市民的價值觀,標示着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城市精神的塑造一定要依照城市的個性來理性思考、綜合定位,要分析城市自身的文化、歷史、風俗、民情,根據城市的性格和現實條件,塑造符合城市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的塑造作爲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將帶來城市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更是服務於市民的精神養料,也必將會給市民公衆和城市帶來更多長遠利益。
塑造文化城市
引領精神導向
《天津社會科學》主編趙景來認爲,隨着我國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不僅像北京、上海等原有的大都市日新月異,一些新興城市也先後以嶄新的面貌展現於世人面前,這是中國社會近20年來最值得關注的變化。城市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是一個民族賡續綿延的記憶載體,每個時代都在城市建設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氣質、風骨和靈魂,文化塑造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歷史和實踐一再證明,任何一個地區率先發展的時期,無一例外都需要強大精神動力的支撐和推動。近年來,與天津同屬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兄弟省市在各自的發展進程中均打出了“精神”建設的旗幟。上海、山東、浙江、廣東、江蘇都提煉出了各自的表述語。天津作爲中國充滿生機與魅力的特大型城市和未來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其影響和地位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它鮮明的城市個性和文化特徵理應從地域文化建設和文化精神的高度加以提煉。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通過其市民行爲方式、規章制度、文化藝術、倫理道德等方面體現出來的共同價值觀念、心理導向;城市精神同時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可塑性。因此,深入探討新時期“天津精神”的內涵與特徵,揭示其歷史淵源和時代背景,科學評估並確立其價值取向,探尋其弘揚創建的有效途徑,對於建設與“三個率先”適應配套、爲“三個率先”提供精神動力、富有時代特色和地域特點的思想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凝聚愛國精神
鑄就誠義形象
哲學研究所所長王偉凱認爲,無論從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還是現在來看,愛國情懷在天津這座城市表現得十分突出,歷史上天津三次淪陷,被外敵侵佔,這在城市中絕無僅有,但天津人民不屈不撓,奮起反抗外來侵略,表現了天津人民熱愛祖國、保衛疆土的大愛風範。新時期以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市人民萬衆一心,衆志成城,積極推進改革開放,積極參與濱海新區的建設,濱海新區現在正努力成爲全國的“排頭兵”,新時期的這種建設發展的精神當是愛國的另一種表現。
天津人民崇德尚義,誠實守信,胸懷寬廣,質樸善良,富有正義感。這些優秀品質灌注在每一個天津人的血脈中,成爲天津人的性格,它讓每一個天津人的生活充實有意義,也讓這個城市擁有了源源不斷的溫情和豁達的胸懷。天津人重義重情,仁義寬厚,爲人處世不僅豪爽仗義,而且講求正義,真誠守信,言必信、行必果,是天津市民獨具特色並具有豐富內涵的正義理念。
體現文化積澱
塑造文化品格
文學研究所所長閆立飛認爲,城市精神是對一個城市人文、經濟、社會發展整體狀況的高度概括,是城市文化品格的核心和市民認同的精神家園。城市精神的提煉和總結,不僅是民智的集中、民意的彙集和共識的凝聚與達成過程,也是城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其本身具有客觀的規律性特徵。
“天津精神”的形成,有着豐厚的文化積澱,是城市文化歷史累積和城市品格不斷顯現成形的結果。天津作爲燕趙故地和九河下梢,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風貌構建了以天后宮爲原點的最初的城市面貌和城市文化,形成了商業文化、漕運文化和鄉土文化兼容幷包的文化品格。近代開埠以來,天津工商業快速發展、文教科技藝術領先、建築風格多元,進而成爲北方中心城市,不僅與城市文化的積澱有着密切關係,而且也促進了城市文化品格的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租界區與老城區雙城並立、文化個性形態鮮明獨立的文化格局。
挖掘內涵元素
整合參與互動
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任吉東認爲,提倡“天津精神”一方面可以促進天津政治經濟建設的長足發展,另一方面也符合全民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要求。“天津精神”的提煉可以從以下幾種形式入手,以求達到全城全民參與、全面全景互動,從而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促進社會經濟和諧快速發展的效果。
結合行業特徵,提創企業精神。企業精神也是城市精神的內在因素之一。我們需要做的是一方面號召企業職工的參與,結合各行各業的特點,提煉出本行業的企業精神,一方面通過學者專家的濃縮,把這些企業精神加以整合,使之上升到城市整體的層次。
總結髮展成就,提創時代精神。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是城市精神的載體,在城市精神的構建中要以城市發展的合理定位爲基石,用精神層面牢牢把握社會導向和時代走向,要結合重大工程和活動加以提煉,結合培育先進典型、模範榜樣加以塑造,結合重大作品、藝術形象加以表現,結合重點人羣的示範加以引領。
發展戰略研究所研究員陳月生提議,應該從城市發展的文化傳承、城市發展的公民素養、城市發展的行爲準則等幾個方面來昇華出天津的城市精神。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之望認爲,表述語應該以天津人的價值取向層面爲重點加以提煉,這是要長期運用、指導未來的,並紮根於天津實際而又帶有前瞻性的精神,甚至不妨帶有一點理想化色彩。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張達博士認爲,天津歷史和現實發展蘊含着“天津精神”,需要繼往開來,挖掘和繼承天津的寶貴精神財富。社會學研究所李培志博士認爲,“天津精神”的提煉也需要吸納濱海精神討論中的成果。